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敬宏愿
[导读] 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完善城乡规划,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和量化分析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完善城乡规划,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和量化分析,将智慧城城市的空间结构打造好以及提高智慧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同时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以最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好城市,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好城市规划,为社会的整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乡规划;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大数据时代是是顺应人们的需求而发展出来的,而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的打造和改善,也是为了让人们居住地更加幸福和快乐。在大数据时代下,因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也要有相应的改变[1, 2]。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数据化,所以大数据时代推动着城乡规划趋于量化分析,智慧城市的打造和设计也要从以往的仅仅凭借经验而进行的发展走向更加精准的量化分析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中,让城乡规划更加完善,能够让城乡的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3]。让智慧城市的发展建立在以最小耗资最大成效的基础上,去建立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居住城市。城市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集中地,因此城市的建设显得如此地重要。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推进“六项善治政策”为重点,不断创新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开创特色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把城市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城市、敬畏城市、平民城市、一座充满感情的城市、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2.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
3.1.城乡规划的发展方向
          推进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全市域治理,既包括主城区、也包括县(市),既包括建成区、也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如何实现全域城乡规划,首先,要做好交通的规划,以及教育的发展,其次是卫生和人才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推动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全面地去发展,去落实,更加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要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必须统筹产业、空间、规模三大结构,努力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3.2.城乡规划的着重点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需要先着手的是整合优势,改善不完善的地方。城市不仅是区域上的位置,是所有位置的统合,所以要把城乡统筹在一起,然后在一个整体的局势上来发展。不同的区域有不同区域的优势,不同的区域之间要共同发展,在其经济上要相互促进,在教育方面要资源结合,促进教育资源共享[4]。在文化方面,要求同存异,发展优良的文化,促进人民的文化素质的发展。从城市最优规划定位出发,寻求最有利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的方式。在发展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去确定并且调整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样才能将城市的不均衡的发展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

图 1 智慧城市发展轨迹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是要将城市的不同的区域的技术以及经济建设整合起来。将经济发展滞后的区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向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借鉴,结合其发展的优势,再根据区域的自我的特色来发展适合自身的经济。同时,要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城市高能级建设规划中,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好好规划,并且确定好发展的布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去实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涉及到用地问题。一个城市的规模与能用的土地是有限的,只有有效且合理地去规划用地,才能合理地布局其发展。城市的产业,住宅,学校,自然环境的用地需要结合城市的建设,来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在高能级的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很关键的。交通与生活的基础建设的建立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5]。要按照城市能级总体要求,紧抓国家加大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窗口期,成立工作专班,加快城市征迁改造,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要从大尺度的空间维度,强化城市点、线、面的规划布局,要以高能级的要求布局城市功能项目,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在城市的建设方面,不断地提高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动整个城市能级的提高。
3.3.城乡规划对智慧城市的打造的影响
          城乡规划的合理性是智慧城市发展和打造的基础。因为只有城乡规划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结合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最优的结合方式来促进其发展。在城乡规划中,能够使城市的土地布局以及智能交通的规划最适合发展要求,在这一点上,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技术来模拟发展情景,再在该情景下,进行调整和改善,直到能够形成最适合的发展模拟情景,这样就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城乡规划,能够得出城市的基本的性质,以及能够规划出城市的基本规模,同时能够清楚该城市的可利用的最大的空间结构[6]。智慧城市的智慧之处就在于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出最适宜于人们居住的地方,同时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7]。
3.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最理想的城市,也是要求最高的城市。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化,信息化,技术化来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空间资源的利用,其二是科技的创新,其三是教育的发展[8]。
3.1.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图 2智慧城市各系统整合

          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资源中心、生产中心、消费中心、资本中心和价值中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是趋于科技化的,同时也是趋于整合化的。智慧城市的资源的开发和空间的规划,都是需要结合城乡规划来进行设计和发展的。一个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要素积累和规模增长,而且要实现水平的跨越,这一点就要依靠创新。目前,全球城市正处于升级阶段,这就要求城市不断创新。城市创新需要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和生活方式创新的“四轮驱动”。其中,科技创新是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它不仅是“四个回合”的引擎,也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其他创新。但是,只有单一的科技创新是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的,只有将科技的创新与合理的城乡规划相结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建设出符合时代需求且适宜于人们居住的智慧城市。
3.2.智慧城市引导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空间资源的高度利用效率上。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下,城市的发展趋于数据化管理,在大量的管理与发展中,可以看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的空间以及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同时节约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其次是大数据时代中,可以为智慧城市的资源进行量化,同时可以选择出最适合智慧城市的能源高效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为智慧城市的打造提供科学性的发展方向的引导。智慧城市是促进空间资源高效配置和城市发展的先进科技创新形式。智慧城市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同时也能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3.3.智慧城市与城乡规划的结合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体系可分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纳入三个规划层次。展好城市的建设,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只有把城市的建设做好,社会的结构以及发展才能更加地完善。在发展高能级城市建设的时候,其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和集体经济削薄增收等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基层治理领域协作,同时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让人民感受到幸福,这才是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城市的建设规划越来越完善,以国家的统筹之治的主要思想,引导发展的趋势与进展,综合运用好交通、平台、人才等资源,让城市的能级提高,建立以高能级的中心城市建设为发展重点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努力,也离不开“五个统筹”的指导,结合好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城市的能级才能够提高,打造适合现代需求的中心城市。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大力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保税出口的模式,支持发展全球中心仓业务,为国家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次是打造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坚持"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大力支持本土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境外跨境电商平台,集聚更多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匹配服务的企业。第三是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合作走廊,积极发挥贸易大数据的作用,推动更多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建立现代供应链,做好线上数字营销推广、线下研发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文章,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城市的高能级建设。绘好市域产业地图、人才地图,从全局、整体上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进行规划统筹、政策统筹、项目统筹和要素统筹,健全区域协同、利益共享等机制,努力构建"大招商"、"大引智"新格局。
4.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发展是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城乡规划的合理性是智慧城市发展和打造的基础。因为只有城乡规划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结合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最优的结合方式来促进其发展。发展好城市的建设,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只有把城市的建设做好,社会的结构以及发展才能更加地完善。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其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和集体经济削薄增收等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和基层治理领域协作,同时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让人民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因。同时,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的建设服务以及公共卫生等等配套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把工作落实,城市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若愚, 刘超, 薛鹏程. 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探究[J]. 现代商业, 2020, (04): 50-51.
[2]    滕丰耘, 杜松茂, 史丹. 城乡规划过程中智慧城市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 (05): 33-34.
[3]    王伟, 王瑛, 刘静楠. 我国大数据研究综述及其在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机制探索[J]. 北京规划建设, 2017, (06): 50-61.
[4]    谢强.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 23(09): 160-162.
[5]    姚天宇. 基于智慧城市下的智慧社区智能化系统规划及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 2020, 18(07): 29-30.
[6]    孙中亚, 甄峰. 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 规划师, 2013, 29(02): 32-36.
[7]    邹砺锴. 智慧城市建设下智慧园区规划设计探索[J]. 智能城市, 2020, 6(08): 15-16.
[8]    叶宇, 魏宗财, 王海军.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J]. 规划师, 2014, 30(08): 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