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杨妍
[导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前期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后期会导致城市规划设计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1. 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关系
          首先,从设计的出发点来看,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所注重的点不一样。城市规划的设计主要是注重城市功能的设计,以及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在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功能分区等物质层面做好规划。城市规划从城市的物质的角度去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在设计的层面上达到设计的标准。而城市设计主要是注重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的不同方面的满足感所需要的设计。城市是用来居住的,而居民在城市里居住的满意度以及能够感受到的幸福感都是城市设计需要去考量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便于满足居民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让居民能够在城市里感受到舒适,并且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所在的城市的自然环境。由于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两者之间所注重的点不一样,导致两者在进行规划时,会强调不同的任务指标,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城市的硬性指标,而城市设计强调的是城市的软性指标。因为两者的指标不同,所以两者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原则。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以规划的科学性为主要原则,并且避免受到人的主观意见的影响。总体来说,城市规划就是一个排除感性坚持理性的动态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城市规划。而城市设计主要以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对城市的满意度来进行设计的。其次,从设计的体现来看,城市规划是用科学的且精确的数据以及图表来体现的,而城市设计主要是以照片以及可视化的模型来体现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的可视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城市规划科学性的数据之上的。在清楚了解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什么样的观点和角度来看待城市设计。面对我国规划过多、交叉重复、衔接不充分等矛盾,国家提出统一规划体系的目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规划体系的基础,正在替代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原有空间规划。城市新区国土空间规划要指导和约束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新区发展的阶段,以发展诉求建立价值导向,调整双评价中因子权重分配,选择“道法自然”的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之道,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空间集群模式,以“结构、边界、指标、目录”为要素创新规划运行机制,实现可分工、可传导、可维护、可监管。
2. 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城市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内容, “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空间格局,注重自然与城市的互动。其次是在城市规划的内容上,要关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创新驱动的目标是高质量发展,需转型产业驱动模式,由要素、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构建两江的创新中心;需优化产业内容,加快战略新兴的产业培育,推动传统产业进行转型以及提质。环境驱动的目标是高品质生活,需转变城市开发方式,生态优先,搭建城市发展绿色框架;需调整城市发展理念,从空间扩张走向品质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系上,关注管控要素的衔接。与传统规划用低维的方法难以解决高维的问题不同,国土空间规划要创新运行机制,做到与问题的维度基本匹配。在“可分工、可传导、可维护、可监管”的运行机制下,对上积极对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并反馈自身诉求;对下严守边界、分解指标,提出空间供给和管控要求,并在实施计划中留白未来、协调矛盾。
          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设计目标需要不同的部门进行协力合作才能实现,而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便是有其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的。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对需要执行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制定具体的方案来进行实际的执行。

城市设计的目标实现需要依靠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精心制定的实施方案。只有依据安全的且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才能进行正确的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设计才能进行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城市设计。凭借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要求以及城市规划管理的任务条件,城市规划设计才能够确定城市的建筑物的实际的占地空间以及其具体性能,避免导致严重的建筑问题。
          3. 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融合发展
          在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融合发展主要方向是: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重构城市与自然关系,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反转图底,让城市成为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阻隔部分。在城镇空间内,形成了不同的三个圈层,其中包括核心区和融合区,以及按照城市规划管理所设定的拓展区,建设强度递减,自然要素密度递增,类似中国山水画中“退晕”的形式,实现从城市到自然的过渡。打造核心区、拓展区,实现城市中的自然。核心区是建成区较集中的区域,应实现内外山水联通。通过重新梳理廊道空间,在城市新区层面引入绿廊,在社区、园区中引入小山小水,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品质。拓展区是正在建设的区域,应顺应自然,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参考波士顿城市公园体系的翡翠项链,联络中山中水成网成系统,打造公园城市。发展融合区,打造自然中的城市。融合区指目前空白、城市下一个阶段建设的区域,与生态空间相邻。由生态空间的大山大水向城镇空间延伸,把融合区的城市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将城市形态融入自然生态,城市散落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共生。规划的最高逻辑是道法自然,因此更好的模式是雄安模式,以广义生境思维,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区的禀赋效应,尊重空间发展规律并培育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引导发展的城市空间集群模式,与国家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偏战略性且重保护管控、省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保护管控与引导发展并重不同,市县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偏实施性且以引导发展为主。
          过去以问题为导向的被动式空间规划体系,造成实施管理的事权边界模糊、空间分治的困境。以价值为导向的主动式空间规划体系才能真正融合各规划内容,构建新的空间秩序。明确国土空间发展的价值导向是保障实施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应根据该城市新区发展阶段,确定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价值观,并且明确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共同目标,重新构建编制体系与管理体系并行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城市发展述求,城市新区作为城市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重心,其目标性更为突出,如引导发展、控制不平衡,或综合治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也要针对城市发展述求,解决空间发展和治理的问题。因此以“三调”摸底为基础的双评价也不应该独立于城市发展述求,在基础研究阶段,就应以目标导向,调整双评价中的因子权重分配。在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融合发展中,要重新思考城市发展框架:战略引领+板块聚集+单元多元。新经济一定出现在环境最美、服务最舒适的战略区域,即美好环境、产业聚集、人气活力三位一体的区域是城市未来的战略中心。基于“双评价”、城市发展态势、大数据研究,识别具有美好环境、产业聚集潜力、人气聚集潜力的战略中心潜力点;以公园为公的理念、广义公共空间的手法,在城市公园周边优先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复合功能的空间载体,提供更高密度的交往空间、更加多元混合的公共产品、更具专业化特点的服务内容,让最美的环境与最舒适的服务结合,打造城市的战略引领中心。在确定战略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级-板块级-单元级”三级战略中心体系,加强战略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战略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合理分化职能,构建复合多元的战略中心系统。以战略中心引领,市场跟进,带动板块聚集,形成不同产业集群。板块由活力多元的单元构成,单元总体可分为发展型单元和更新型单元,按照功能可划为分产业单元、生活单元、产城单元等多类型单元。
          在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融合发展需要结合空间,时间,资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时代优势,发展好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