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优化方面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黄文杰
[导读] 关于道路桥梁设计+BIM技术,人们有过强烈质疑

          摘要:关于道路桥梁设计+BIM技术,人们有过强烈质疑,随着BIM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实践,检验了技术的应用实用性,被逐渐推广应用。BIM技术和道路桥梁设计还存在很多需要融合之处,若想更好发挥技术价值,还需要加大技术研究。现根据道路桥梁设计优化实践,分析BIM技术的应用,总结技术应用的优势和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道路桥梁;设计优化

          目前来说,桥梁建设的环境日益复杂,加之建设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把握建造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效益,成为研究的重点。从建造实践分析,设计人员尝试运用BIM技术辅助道路桥梁设计优化,获得不错成效,提升桥梁设计的质量,为工程建造质量和效益把控提供支持。
1 案例概述
          以某工程为例,项目主线长度为119.4公里,桥梁长度为12657.6m,隧道长度为44060m,共计7处互通,工程采用BIM技术,通过发挥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深化设计以及碰撞检查等功能,实现对连续梁的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基于BIM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规划协调问题等,获得不错的效益。现结合此实例,分析技术的应用效果和要点。
2 道路桥梁设计优化中BIM技术的应用效果
2.1 解决性能与美观的矛盾问题
          从当前桥梁建造分析,既需要保障桥梁的建设质量,同时也追求美观性。利用BIM技术,通过桥梁模型的构建,解决很多建设难题,且能够助力美观性桥梁的打造。具体来说,搭建的BIM桥梁模型,因为软件允许使用细长的截面,因此能够助力打造优雅美观的桥梁,与此同时节约材料与成本。传统的CAD软件如同使用数字绘图板一般,利用软件进行线条和阴影等的创建,而BIM软件通过搭建三维模型,支持传输、协作设计和模拟以及设计优化,同时支持可视化和结构分析等,为桥梁设计的性能和美观性提供支持和保障。
2.2 支持协同设计,保障建造的效益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设计优化,涉及到跨学科协作、桥梁结构性检查和成本优化。从设计的角度分析,需要道路工程师和桥梁工程师以及结构工程师等的参与,依靠各类数据信息完成相应的工作。通常来说,不同专业的工程师主要维护自己的文档,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对其他专业的内容不了解,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分析,形成的设计方案使用时会产生冲突。若产生冲突,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举例来说,预制桥面板和支座安装冲突等。不仅会浪费资金,还会引发进度滞后问题。采用BIM技术,搭建协同设计平台,使得各个专业的人员能够有效沟通,借助特殊软件工具,开展桥梁或者结构分析,利用联合模型,对桥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冲突问题,进行问题的处理,减少设计错误。
2.3 完善设计方案
          从道路桥梁设计实践分析,采用BIM技术手段,辅助方案的设计,能够提升设计的质量。就优化桥梁施工模拟以及改进施工技术方案的角度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和施工碰撞功能等,开展桥梁设计的优化和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桥梁建造方案,严格把控桥梁建设的质量。对于道路桥梁设计质量问题,通过前期碰撞检查和分析排查,消除潜在的隐患和问题,把控道路桥梁设计质量。
3 道路桥梁设计优化中BIM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场地勘测
          从道路桥梁项目的设计角度分析,采用无人机航拍的方式,获得沿线的影像资料,搭建三维实景模型,为BIM道路桥梁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能够优化设计流程,增强设计决策的科学性。结合设计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基础资料与数据的采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2 线路方案设计的应用
          从BIM技术的应用角度分析,方案设计方面发挥诸多作用。具体如下:1)征地拆迁分析。根据获得的外业勘测资料,进行线位比选以及征地拆迁方案的制定。根据三维模型和周围分布的建筑物位置关系分析,进行碰撞点的排查,优化线路设计。2)智能选线。采用BIM技术,围绕工程建设和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快速选出超过百个路线方案,开展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对比分析,最终获得最佳的方案。例如,利用三维可视化功能,进行道路与交叉口视线区域和障碍物等的深度分析,确定可视距离,同时开展安全性的分析,优选建设方案。
3.3 桥梁设计
3.3.1 核心模型的搭建
          从桥梁模型的构建分析,根据设计图纸,开展坐标定位,依据桥面截面,进行截面轮廓族的创建,在此基础上运用放样和放样融合等多样化手段,进行箱梁节段族的创建。在项目文件中,根据已知桥梁标高与位置等各类空间关系,组拼箱梁节段族,获得桥梁结构模型,依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布置和预应力筋布置等,结束桥梁的建设。对于核心模型的搭建,结合道路桥梁设计优化的需要,搭建相应的模型等。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方案等。
3.3.2 钢筋的建模
道路桥梁设计优化实践中,进行BIM模型的搭建,要结合模型的用途,设计相应的模型搭建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模精细程度和构件命名规则等,做好综合把控,方便后期对BIM进行协调处理。此次搭建的钢筋模型,主要用途为钢筋使用量的统计以及碰撞试分析。考虑到钢筋分类统计的需求,对于构件要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布置钢筋时,依据桥梁结构施工图纸,保证钢筋布置可以满足桥梁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确保钢筋使用量达到工程实际需求。从钢筋模型的搭建,利用混凝土悬臂梁当做载体[1]。建模时先进行悬臂梁截断混凝土模型的搭建,之后在混凝土模型剖面位置进行钢筋的绘制,按照图纸设计排列调整,最终完成钢筋的建模。因为钢筋模型比较复杂,在进行建模操作时要有效组织,进而提高建模的效率。除此之外,因为桥梁结构具有复杂性,而且桥梁工程钢筋使用量大、材料类型很多,有着很多形状较为复杂的钢筋,使用软件自带的族无法达到模型建造的要求,则可以通过绘制草图或者自建族的方法进行钢筋创建[2]。
3.3.4 碰撞检查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设计优化,开展碰撞检查,重要围绕钢筋和波纹管、钢筋和布料以及振捣通道等是否存在冲突,开展碰撞检查。获得的检查结果如下:1)钢筋和横向波纹管。碰撞公差为1cm;数量为2个,通过调整钢筋布置或者钢筋长度进行优化。2)钢筋和纵向波纹管。碰撞公差为1cm;数量为3个,通过调整钢筋布置或者钢筋长度进行优化。3)钢筋和布料振捣通道。碰撞公差为1cm;数量为2个,通过调整钢筋布置或者钢筋长度进行优化。根据碰撞检查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对于钢筋的优化,以不动主体结构为主,通过优化布置以及长度调整实现优化[3]。例如,钢筋和波纹管之间有着碰撞冲突,对钢筋竖向长度进行调整,防范冲突的发生[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设计优化实践中,采用BIM技术手段,辅助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提高工作的效率。文中结合实例,总结BIM下的桥梁设计流程和应用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彭以舟,汪芳芳.BIM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58-160.
[2]李维维.BIM技术在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5):140-141.
[3]安文文.BIM技术在道路桥梁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J].科技风,2018(20):109.
[4]余胜.试论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2):83.
作者简介:姓名:黄文杰(1989.10--);民族:汉族  性别:男,籍贯:重庆人,学历: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