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薛宏斌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薛宏斌
[导读] 摘要:民用建筑是一项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保证民用工程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国家大力重视民用建筑的质量,民用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决定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质量控制措施的意义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身份证号码:32102619741030xxxx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民用建筑是一项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保证民用工程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国家大力重视民用建筑的质量,民用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决定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质量控制措施的意义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引言
        本文基于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一定的分析,旨在为民用建筑的施工与质量管理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1民用建筑的施工技术
        1.1民用建筑工程的防渗施工的技术
        民用建筑结构外墙整体防渗防水主体的施工设计和主体施工在它的建筑设计第一阶段就已经开始,要注重的是民用建筑结构外墙的整体防渗防水主体设计施工和外墙防水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雨水造成的建筑外墙渗漏现象问题的频繁发生。建筑物的门窗建筑外墙防渗施工和处理技术门窗是人在整个建筑物上最长时间活动的位置和次数,活动的区域涉及范围最多的一个重要的部位,门窗的建筑外墙防渗处理施工和防漏处理的操作人员只有必须具备熟练的建筑外墙防漏施工处理和操作的知识和防漏处理技术,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物门窗的安全达到了防漏施工和处理的效果。
        1.2混凝土中用料的比例调节
        在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用料比例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用料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得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混凝土用料比例调节主要是指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与水的用量比例调节,一般来说,二者的比例稳定在一个稳定的数值。混凝土在使用中应该保证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并且水灰比也要符合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调节一方面是依靠调节水泥的强度,另一方面试依靠调节水灰比。
        1.3后浇带的控制措施
        民用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注意梁与板之间的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选取需要符合工学设计原理,使得后浇带的宽度适合整体建筑需求。后浇带的位置一般选取在较易形成变形的梁板之间,且在反弯处设置使得受力符合要求,控制弯力与剪力的大小。后浇带的宽度选取上,一般在一千毫米以下而不小于七百毫米。
        1.4建筑结构中的施工技术
        民用建筑的施工中需要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与构建,与实际施工条件结合后确定好施工技术。民用建筑结构中,对于上下楼层之间的结构布置上,需要分析好楼层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墙体的总体刚度、结构的抗压强度等。民用建筑在结构上一般在建筑下层多建筑柱体以支撑上层建筑,下层的建筑的柱体需注意选取的材料刚性较高。建筑结构符合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通常设计转换层,以达到减小建筑楼层较高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转换层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转换层上部建筑的内外筒刚度以及转换层的设计高度,实际施工中如果设计的转换层高度较高,也会对整体民用建筑有影响。
        2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抓好施工现场的人才管理
        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所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及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再教育和再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使得员工能够在这个企业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而使员工产生对职业的满足感。企业应积极引入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观,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和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各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技能与其业务素质的自我提高和培训,而且因为其自身的工作素质和绩效的逐渐提高和显露,给予员工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的升迁,使之更加认同这个企业的文化。


        2.2全程监控质量,超前指导施工
        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从多方面加强材料管理工作,明确基本的技术标准以及质量水准,针对钢筋、水泥、拌和料等非标准化材料,对非标准化材料严格落实分批次抽检措施,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要经过严格检验,若检验不合格则不予进场。针对钢筋等半成品材料,要着重强化管理,综合采用目测、试验方法,首先检查钢筋外观轴线是否对中,然后进行弯折检查、强度检查。针对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比如混凝土外加剂、河沙、石粉等,应采取多种精确化量具,并通过试块检验的方式判断材料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每个班组在正式进场施工前,现场负责人应召集班组长、施工员、质检员等现场施工相关人员开展施工培训、技术交底,通过案例介绍、罚则详解等多种形式,强化现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明确在施工的过程中,所有工序必须要落实三检制度,即“班组自检、质检员复检、现场负责人终检”,每一次检查都需要有完善的签字认证手续,施工员、质检员,综合采用突击检查、巡检、旁站监督等方式,确保现场作业规范性,消除现场存在的不规范操作以及质量隐患。尤其是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不仅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三检制度”,同时也要要求监理方陪同检查,无质量问题,且所有隐蔽工程都施工完成后,监理方工程师签字认可,并做好影像记录,如此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3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民用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程,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更加明确的约束施工队伍,将责任分配给施工人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究个人的责任,质量管理制度的确立需要以合同为依据,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共同确立,明确责任和利益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不仅是对质量的有效管理,更是一项不可违背的规定,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时,要确保制度覆盖建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小到材料的管理大到施工技术施工设计的要求,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只有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依靠各个部门和班组的协调,因而建筑工程各部门和班组之间应正确认识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因而,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
        2.4明确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应包含量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其次是工期,施工质量目标的确立应参照民用建筑施工设计要求,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指标,以及工程承包合同中设计施工质量要求的具体项目等等,而工期目标的确定,也应参照工程合同等文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用建筑工程量往往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施工过程中难免发生偶然事件,而影响工程工期,这时应对工期目标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如适当缩短某一项或几项工序的施工时间,尽量保证整个工程的工期。
        2.5严控设计变更,消除隐患因素
        设计变更是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但设计变更若得不到有效处理以及细致研讨,就有可能导致专业碰撞或者埋下安全隐患。针对现场可能出现设计变更问题,施工管理人员有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研讨,找到最合适的设计变更方案,在不影响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的设计变更优化措施。
        结语
        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总体上需要从民用建筑的设计出发,综合施工期间的实际情况调节,使得民用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淼.建筑冻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4).
        [2]成玲娟.民用建筑施工中监理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财富,2013(6).
        [3]宗海峰,潘珊.高层建筑中后浇带施工几点处理方法——哈尔滨市工程大学博士后公寓工程施工实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