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唐梁
[导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方向及道路路线的理论指导,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之中常常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即基于社会当前的科学研究,给出极具合理的指导性的方法论。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方向及道路路线的理论指导,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之中常常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即基于社会当前的科学研究,给出极具合理的指导性的方法论。马克思曾说过,凡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在任何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景观设计;儿童活动空间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含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其中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包含又相互体现,也同时对于人们的情感活动和实践有积极的直接影响。①同时马克思主义它敢于摈弃旧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并直面自身所存在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并会运用其适用的方法论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所有的学习过程中都是我们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一次辩证过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论,是以社会以及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当下社会中产生的具体现象中的本质所反映出的特殊问题进行剖析和思考。通过反复的研究提升我们的方法论,以便能够更好地去解决我们社会发展中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提高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准。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他人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吸取了全世界历史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是全人类在社会认知历史上的集大成之结果。并且解决了我们以前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如今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在根据当下社会情况的变化进行着自我革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时候要坚持它的原则;其次我们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实践上的,我们在进行任何的科研活动,都必须以人实践为最基本的中心点。通过主观客观的思考,以达到实践具体与历史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去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看透当下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本质。当我们想要做好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我们就应当关注我们的社会,研究我们的社会。把我们对于社会的考察和实践作为前提,再结合我们的专业作为基本点。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我们的研究相统一,不能过左过右,要秉重而行。
        二、方法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一)唯物论在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意识相互辩证,学习也好,做研究也好,做设计也是,我们也应该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也要同时明白我们意识对于物质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积极的意识可以促进和帮助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研究之中要重视我们意识的重要性。
        在本人做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结果与设计思维之间就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做设计之时就要思考设计的意义之所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儿童群体,因此从被服务的儿童群体的需求是我们在做设计的基础。其次,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个人的设计风格,设计中自我的喜好,自身对于当下儿童户外活动景观设计的期望都是自身树立的积极意识。通过积极又正确的意识去指导自己去设计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才能做到设计出来的东西物有所用,物尽其用。
        (二)认识论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实践与认识双方是辩证关系是马克思真理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决定着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是具有反作用的,所以我们所有人在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对事物有着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认识去促进实践的发展。


        儿童公园设计的主要目的引导使用群体在公园更好地享用公园设施功能所带来的便利。其中互动性设计的功能性是儿童公园设计的基础,通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分层,对应其生理心理特点,然后通过根据不同层次的儿童的行为心理特性所设计的游乐设施,在使其使用这些设施的同时,让设计师对于儿童亦或其他使用者的好的期盼和想法能附着于他们,使空间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给予儿童心理情感变化、生理成长发育的关怀,提高公园设施的互动性,儿童群体在使用当中慢慢被引导,往更好更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儿童公园的设计发展应该趋向于科学化、智能化、适龄化、自发性等多方面要素作为设计的主要支撑。一个好的儿童公园,应当配备好的并且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设施,从而才能吸引儿童群体到儿童公园进行玩耍,以便实现儿童与游乐设施的互动。
        儿童是一个敏感切脆弱的群体,但同时也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冒险精神的群体。在1-3岁幼儿期的儿童,他们的品德性格和意识开始触发萌芽;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其品德培养。该阶段儿童会开始向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好动并喜欢参与性的游戏,会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简单的机械动作,比如绕圈跑,来回地推动玩具等行为。。其骨骼结构软组织处于最脆弱的时期,体能素质不太好,不适合大量的运动。
        3-6岁的幼年期的儿童品德思想处在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学会了与人交往,并且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懂得合作。在性格方面懂得控制自己的性感宣泄,有一定的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他们的表现欲旺盛,爱表现自己。在游戏中开始懂得合作,喜欢合作性强的和角色扮演的游戏,而且格斗游戏也开始出现,游戏是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娱乐重点。身体结构正处于发展阶段,身体素质和体能有一定的提升,喜欢在熟悉不大的范围了活动。
        6-9岁是少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客观的看待问题,更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并和更多的人建立友谊,其思想道德水准不断提高,拥有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懂得自觉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开始喜欢规则性的游戏,比如下棋跳房子等,并且充满竞争性的游戏变得更为常见了。身体高速发育阶段,体能更是极大的提升,活动范围不在局限于局限的熟悉范围。9-12岁是少年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也使他们出现了性格上的叛逆,属于思想品德动荡性阶段。他们更加的成熟,意志更加坚定,能够给自己制定。游戏活动逐渐从娱乐游戏转变为体育运动。其身体结构的成长逐渐完善,体力旺盛。
        (三)辩证法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体现
        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其再次当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引导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做事必须要立足整体,择优而用,但同时部分也对整体有着影响作用,因此还要注重部分的作用。
        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为了满足1-3幼儿期的儿童的好奇,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加入丰富的色彩元素,以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对于元素的无限想象。3-6岁的儿童相对需要范围不大的固定活动范围,用画板或沙坑等有塑造力的游乐设施可锻炼他们的大脑发育,滑梯和缓坡攀爬会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相互接触、互动。6-9岁的儿童需要更加宽广的空间场所,孩童自然会会在宽阔的场地与伙伴成群的组队游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9-12岁的儿童的心智和身体在儿童中都属于更加成熟的一部分,在儿童公园中的具有冒险性的攀爬类项目则是专为他们而设计,含有冒险性的游乐设施是他们最爱,培养勇敢开放大胆的性格品质。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面对任何实践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我们在实践上的指导,让自己的设计以更加公正、完美、和谐的姿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罗立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