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转型文旅的方法与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戚骢涵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房地产行业在部分地区有很大的库存压力,与此同时,传统的旅游模式也开始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
        上海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7
        摘要:现如今我国房地产行业在部分地区有很大的库存压力,与此同时,传统的旅游模式也开始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地产和旅游的结合,也许能找到新的模式和方法让当地房地产和旅游的效益同时回暖,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地产转型文旅;方法;模式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旅游有了更高的品质要求。一些旅游热点在早期经营的时候,把重点过多地放在酒店、景点收费上,却没有更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景区项目也显得粗糙,让旅客的旅游体验不好。房地产可以在这种现状和基础上,考虑旅游转型,给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1地产开发文旅价值的发展模式
        1.1“休闲、商务”模式
        地产开发休闲商务等文化价值之初,主要是靠当地风景以及温泉度假村一类的项目来带动发展。这种类型的发展模式目标明确,那就是通过一种休闲的娱乐放松方法吸引人们的注意,然后以此带动地产发展。运营这种文化型地产,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有很多。比如他们可以把度假型项目的酒店、客房销售出去,再进行一个反租,很多独栋的建筑以及别墅对于人们来说都很有吸引力,管理者把建筑销售出去后,可以快速回本,然后进行下一步规划和再投资。如果没有回本需求,也可以不销售直接进行经营,把地产建筑打造成自己的项目,又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共同经营。
        九十年代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兴起,那就是以高尔夫为核心的旅游项目。该项目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来,高尔夫的场地本身就是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硬件上的环境条件就非常好。另一方面,高尔夫是可以和高端商务休闲结合起来运动,甚至说高尔夫项目本身就是一个交流平台。高端休闲人才可以在这个地方聚集休闲,带动相关的关注度,为地产销售带来了往高端化靠拢的机会。我国有很多成功案例,如观澜湖高尔夫、富春山居高尔夫、春城高尔夫等文化商务项目,都是择优而选地平稳发展,前景明朗。
        1.2“文化度假、休闲消费型”模式
        一个地方如果本身是景点,那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就很明朗。它们的定位是给围绕景点发展一系列配套设施,根据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健全酒店、商场等盈利性质的设施。这些建筑可以根据旅游项目以及当地的文化氛围,设计成经过艺术包装的外观别致的项目,吸引游客的眼球。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把自己的项目选址做到最好。文化度假、休闲消费型产品必须把自己的地段选好、同时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发展起来。
        我通过查阅资料,认为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那是云南温江QJ温泉度假村,该项目开发面积35亩,累计投资400万,已建成室内温泉游泳馆、室外儿童戏水池;温泉木桶浴60间、温泉客房20间、温泉水鱼塘20亩。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400人,每年接待的游客约十多万人,累计接待游客约120万人次。
        另一个例子是北京CBD中心的芳草地项目。这个项目的建立,囊括了世界顶级时装品牌、形成规模庞大的潮牌购物广场。同时,它也建立了高端写字楼,把顶端实用设计纳入其中,建立高端精品酒店,整个项目都把顶级质量展现给众人。
        我认为这种模式,是文化和商业完美结合的一个表现形式。用文化吸引大家的目光,用商业使项目发展。没有孤芳自赏,反而是尽最大可能创造了项目的社会地位和商业价值。
        1.3.“特色文化小镇”模式
        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有的城市经过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洗礼,留下了很多具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刻痕的街道以及建筑物。它们有的是恢宏大气、充满时代特色的;有的是衰落颓败,代表旧事伤疤的;有的是安谧平静,充满过去情怀的;有的是纯朴但热烈,充满民俗烟火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地方把老建筑拆掉,重修了豪华的商业区,而有的地方选择了不同的模式,他们把这些建筑发展成了地方特色,把原本就不同于大都市的特色文化构建彰显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无论是成都的宽窄巷,还是北京的四合院,这些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都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地标。
        2地产中文旅价值挖掘的策略
        2.1产业发展多元化
        文旅发展同样离不开“多元”两个字。可以说,文化旅游行业里面,文化的种类越多、包容性越大、能量越大,它能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然而实际生活中,相关从业人员即使知道这一点,也不好从相关方面下手来改进自己文化旅游项目的现状,原因很简单,他们找不到文化。行业发展至今,独特的、有辨识度的文化早已经被发掘,而要生生造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却是非常困难。相关从业者需要打开思维,用“扩大法”来思考,从更宏观、更广大的区域里来寻找自己项目可能继续发展的驱动和能量。
        另外,如上面所说,文化要多元化,就要避免单一。很多我们看上去风格明显的建筑,其实也融合了很多文化和风俗在里面。前文提到的成都宽窄巷子是个典型的例子,它融合了胡同文化、满足文化、市井文化,通过与当地人们生活习惯的交叉,构造了多元又休闲的“成都名片”。
        此外,我们还需要理解一个趋势,那就是文化和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生态和人文的融合,也是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发展的重点。
        2.2旅游体验具象化
        建筑、商业、文化,都是一个地方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可是这些也离不开一个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要点,那就是旅游体验。旅客从五湖四海不远万里而来,他们想要得到的,是游览、观光、娱乐,是放松而愉悦的享受过程。我国文旅项目最大的两个吸引人的点,就是观光和休闲,旅客可以在项目里面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如果文化旅游项目里面只有“看”,而没有“体验”的话,那么这个项目也就是不完整、不够吸引人的。相关从业者需要从多个纬度出发,设置丰富的互动活动,让旅客在游玩的时候能够更直接地感受文化氛围和休闲方式。
        2.3商业功能复合化
        文旅产业的发展,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盈利。文旅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
        (1)文旅的配套辅助。工艺品零售、咖啡厅的运转、酒店的经营,这些都属于完善旅游产业的辅助项目,是产生收益的重要来源;
        (2)文旅的延伸。这和前面提到的旅游“体验”有相似之处,游客通过体验各种项目进行消费,自己得到愉快的心情,给从业人员带来收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地产行业遭受了发展难题,行业内部地产产品过于单一且存量过大,需要积极开发地产产品的文化价值进行个性化营销及发展控制,在本文中我们就地产行业向文旅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分析,采用文旅形式进行地产营销可以有效强化地产产品的吸引力,为地产行业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未来地产行业发展还会更加多元化,文旅型地产的市场比重也会增大,地产企业要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关注地产产品的文旅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祖昱.文旅地产或将逆风生存[J].中国房地产(中旬刊),2020,(4):14-16.
        [2]张大东.当前形势下的文旅地产思考[J].中国房地产(中旬刊),2020,(4):20-21.
        [3]林峰.房企转型文旅产业,能否逆势翻盘[J].中国房地产(中旬刊),2020,(4):8-13.
        [4]陈南江.文旅地产的新形势、新常态、新方针与新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9,(20):250.DOI:10.3969/j.issn.1009-4563.2019.20.242.
        [5]孙强.文旅地产的深层定位逻辑[J].中国房地产(中旬刊),2019,(5):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