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在霍山县(县乡)级自然资源勘测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家宝
[导读]
        安徽省霍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安徽霍山  237200
        一、霍山县概况
        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源头,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3万,辖16个乡镇、144个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建设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78座中小型水库明珠散落。县域三分之二以上面积成为库区。霍山资源富集,是一方最有潜力的神奇沃土。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
        二、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办法与现实需要
        自然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自然资源的管理。以往自然资源管理中都是依据纸质1:10000(或其他比例)工作底图进行实地踏勘,对比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规划图,查看用地范围、周边地类和实际占地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暴露一些问题:
        1、纸质1:10000(或其他比例)工作底图内容专业度高,各种图纸不能随意套合,外业调查中的定位、采集、查询、分析等工作都要由工作人员进行判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误差也比较大;
        2、纸质材料携带不方便。纸质底图受材质限制,容易折皱破损。图纸种类多、图幅比较大,阴雨天气就不适合进行外业调查,易受天气环境影响;
        3、由于县域内山高岭大,地广人稀,卫片实行季度督察,适时监管难度大。实际上会造成很多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制止,给社会和当事人都带来经济损失,也间接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下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时刻不忘记自身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加强业务技能学习,自我充电,熟练掌握自然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新科技,掌握电脑、平板等运用技巧。学习WalkIMap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南方CASS成图系统、CAD、GIS、苍穹、奥维互动地图、CAD看图等软件,掌握TXT、DWG、SHP、JPG、XLS等相关软件,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创新。
        三、APP在实际勘测工作中的应用
        1、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WalkIMapAPP应用为例
        我县在利用该APP前,基本上以纸质底图为基础,每年能找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复垦区在300亩至500亩之间。通过三调影像或者Google谷歌地图为底图,在WalkIMap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内通过叠加上建设用地红线、生态红线、生态公益林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整治规划图等图层。再通过技术筛选,初步确定拟拆旧复垦区,生成地块红线的范围SHP文件,在WalkIMap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内通过工具菜单导入SHP文件。基层乡村工作人员利用手机或平板在现场进行定位、分析、比对,进一步确定测量地块,然后进行实地测量、绘图、规划实施。项目地块实施后,同样也可以运用手持电子设备,对项目地块现场进行核查,有没有复垦到位,同时采集坐标、照像、拍摄视频等相关信息。使用新技术方案后,2018年全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共6个,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3300多亩,2019年度全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共5个,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2700亩。
        2、以新增耕地中外业核查APP应用为例
        新增耕地由于单个地块面积比较大,目视不准确、偏差大。在现场踏勘工作中,对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处理一定区域内分布的各种地理现象。确定新增耕地范围内的土地类型,确认是否符合地类,是否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之外,是否在耕地后备资源范围内等。2019年度运用新技术手段后全县域完成新增耕地5000多亩。相对于以往年度年均1000多亩的新增耕地,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的确保“占补平衡”政策的落实。
        3、以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实地核查系统APP在卫片执法过程中的应用为例
        卫片执法过程中,时刻要用到定位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土地规划数据、地类以及现场取证等数据。工作人员只需带个平板或者手机,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就能够非常方便快捷的导航定位并进行户外取证调查工作。对自然资源执法日常巡察工作效率提高极为显著。

与此同时,基层站所也能够在日常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发生的用地行为实行及时高效的核对、管理、上报。将土地违法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极大的减少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数量,同时也减轻了社会上违法行为人的损失,避免财富浪费,减少了社会不安定性因素,维护了当地经济社会稳定。
        4、手机APP在基层日常自然资源勘测工作中应用
        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在是日常工作中,能做到手机、平板不离身。随时随地能监管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对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的选址能进行初步的预判;对发现的新增耕地或者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潜力地块进行评估;对违法违规项目的现场取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定位、监管、取证;对实施后的项目用地便于监管等。
        四、APP应用的特点、优势和成效
        1、APP应用的特点
        ①设备集成,准确定位
        APP应用通过调用移动设备集成北斗、GPS等定位系统,可精准定位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开展外业工作。
        ②在线、离线影像地图,快速分析
        提供在线、离线网络地图,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图斑位置以及图斑实时情况。工作人员可通过搜索、查询图斑信息,了解图斑属性信息情况,还提供多种场景分析功能,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可详细了解图斑现状、规划等详细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化、可视化的展示效果。
        ③现场采集,实时监控
        外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采集违法图斑、新增耕地、兴趣图斑等多种矢量图斑,并且可以进行多媒体信息采集(照片、录像、录音),为建设用地外业巡查、年度变更外业调查、土地执法外业监管等资源管理外业工作提供便利。
        ④海量数据,精细管理
        一张图系统包含海量数据:影像、土地现状、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基本农田、耕地信息、违法图斑、执法卫片、生态红线、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等等,用户可根据场景与图层控制,进行精细数据管理,提高了数据管理质量和效率。
        2、APP应用总体优势:
        ①在非室内办公环境下充分利用国土信息化的软件成果和数据成果,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外业工作标准化、可视化、便捷化、高效化,提高外业管理质量和效率。脱离纸材料,携带方便,基本上不受阴雨天气影响。
        ②提供国土外业项目定位、采集、查询、分析、传输等功能,为建设用地外业巡查、年度变更外业调查、土地执法外业监管等国土资源管理外业工作提供便利。
        ③运用3S技术,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一体化管理,有效监控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
        3、APP应用的成效
        我县在应用APP应用以来,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增耕地、建设用地选址、执法巡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三角测量点调查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完成了4000多个地块,6000余亩拆旧复垦区的摸底、查找、放线、验收等。充分挖掘了全县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存量,保障了县内大型建设项目的落地指标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县域内土地利用更趋合理。在新增耕地工作,充分发掘出了县内未利用地和低效林地,及时补充了6300多亩新增耕地,确保了“占一补一”这一占补平衡政策。
        五、在基层自然资源管理中推广APP应用的建议
        从我县多年来应用手持APP的经验来看,APP应用是一项运用3S技术,以现代的通信移动端为载体,依据大量资源管理数据,为日常管理提供便利的可视化的管理方法。能切实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霍山县志》  霍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