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地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何卉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域文化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西方人文艺术理念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域文化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西方人文艺术理念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应当继承本土文化特征,积极融合跨领域文化,进而形成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兼备的环境艺术体系。基于此,本文围绕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展开简要探究。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文化;跨领域文化;传承与创新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应做好专业设置,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要合理设置环境设计专业,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不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进一步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认真分析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是促进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1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不少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影响着当地的城市环境建设,造就了不同区域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涵盖城市设计与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的发展中的学科,已经逐渐成为调和传统与现代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和人们对国际化、现代化风格的不断追求,使很多城市面孔因为缺乏当地文化特色而变得千篇一律。将地域文化合理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景观或者城市建筑,是对当地历史和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也是树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设计的一大途径。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2.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浓厚
        创新创业的教育不应该是只局限于大学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过程,它应该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的歌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全体师生都能全面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学校的管理阶层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许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它只作为一门课程,却没有重视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且他没有从根本上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产生关联,缺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基础知识的开展。
        2.2环境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表达手段较为拙劣
        地域文化涵盖内容较为宽泛,为了更好的传承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地域文化,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过硬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设计师深度解析地域文化,并详细了解与掌握特定文化体系中的各类知识。然而,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设计师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调研,而且由于自身阅历有限,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这使得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无法客观的辨析地域文化元素,只是单纯的将其堆砌或设置在作品之中,最后使得元素的应用与环境艺术设计主题相偏离,该情况不仅影响了整体作品的艺术美感,也丧失了传承地域文化的实际意义。
        2.3设计作品质量有待提升
        纵观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许多作品存在同质化问题,比如风格类似、没有灵性,有的作品缺乏艺术风格特色,竞争力比较差,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3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策略
        3.1深析地域历史发展轨迹,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与民俗
        首要前提是积极落实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背景、民族风情、文化风俗及地形地貌特征;然后再整合、归纳与提料所回去的调研素材;再者,将多元化的调研素材融合到自主创造中,确保设计作品深度渗透地方特色,与此同时,继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确保民族火种的生生不息。以当代著名建筑师梁建国先生所设计的郑州《伏羲山美景•素心园》为例,其高度融合了伏羲文化,与区域地貌特征完美契合,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超脱意境。与之相似的还包括凤凰古城、康百万庄园、南岗千年瑶寨、赣州古城等。
        3.2开发地域文化特色课程
        在地域特色的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以课程的形式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地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传统刺绣、年画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这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珍贵又独特的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文化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文化的特征,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学生设计水平,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另外,由于地域文化具有特殊性,教师在引导学生继承和创新传统地域文化过程中,要重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让环境艺术设计体现地方特色。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创造过程中,要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地域文化情感,重新解读地域文化,丰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表达形式和展现形式,提升可感性、可触性、可观性、可听性,使学生在设计创意作品时继承和创新优秀的地域文化。
        3.3植入环境艺术设计主题,凸显地域文化特征
        通常,设计师会将环境艺术空间设计作为彰显主题思想的载体,综合考量地域文化、生态环境、材料与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融合设计师的生活感悟、审美情操与文化内涵。在设计初期阶段,设计师往往需要深入现场进行系统的环境考察,提取有地域文化特征,兼具实用价值的符号元素、色彩,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主题信息。此外,要想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设计人员还应明确设计思路,选定主体要素,经过合理规划与整体建设,突出设计特征,形成主题明确、文化气息深厚且个性鲜明的主题形象。以当代著名建筑师孟凡浩先生所设计的富阳东梓关村落为例。富阳东梓关村,地理位置特殊,毗邻富春江,背靠小山群,拥有近百座明清精品古建筑与历史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较为著名的当属官船埠、越石庙、古驿道、安雅堂等。设计师以其节奏流畅、韵律和谐的屋顶线条为切入点,形成一条条连续且非规律性排列的屋面屋顶,充分体现出江南民居的静谧与祥和。此外,在材料选择上,白色墙面、灰色砖瓦及仿木纹金属格栅,使得整体建筑兼具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江南水乡独特运维的民居水墨画,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赞誉。再者,芦茨村、环溪村、深澳村、下姜村、外桐坞村等也是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典型案例。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我们应当在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合跨领域文化,采用恰当的设计手段,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兼具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进而为受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鑫.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08):178.
        [2]张敏,金花.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6):137-138.
        [3]桑瑞芹.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7,30(11):311.
        [4]刘方靓,马牧群.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3):170-171.
        [5]张伟.职业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4):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