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提高反窃电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8期   作者:冯洁雅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量与日俱增。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量与日俱增。而与此同时,窃电行为的发生率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当前电力企业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其次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反窃电能力的相关对策,旨在提升我国的用电监管水平,降低反窃电行为的发生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用电检查;问题;反窃电;对策

        供电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较大的供电压力。但仍有一些用户,为了能少交,甚至不交电费,想出各种手段对电能予以窃取,甚至对正常用户的用电质量造成了损失。这一现象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正常享受供电服务,也阻碍了供电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有必要需针对供电服务中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关减少窃电事件的方法。
一、当前电力企业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
(一)反窃电监测技术水平不达标
        从当前来看,人们对电能的固有认知仍停留在错误的想法。事实上,电能的确是一类可销售的商品,虽然其与常规方法商品比对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此因素的存在,导致窃电电量的监测陷入了困境,也更难以针对窃电行为找找到实际的证据[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由于反窃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尚未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次,对于窃电行为的发生成本也比较低,窃电容易,监管难,主要指的是用户所使用的窃电工具易于取得,而一旦当窃电行为被发现时,也找不到足够的证据。正是由于此现象的存在,导致窃电行为的复发率长期居高不下。
(二)现行制度下法律法规的建立不完善
通过查阅有关窃电行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电力法》中有相关条款对窃电行为进行了论述,但更多的还是倾向于意见指导方面,而不是执法方面。可操作性较差,正是造成了电力法开展的实际成效较弱的原因之一[2]。近些年来,与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国家电网相继颁布了如《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内容,这类条例的应用,使得相关部门的可执行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但其存在最大的不足即为,与《电力法》相比,在法律效益上仍有所欠缺,及其不利于司法应用,执法难,立法难已然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的因素之一。
(三)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尚未达标
    反窃电行为的治理,是需要多部门多方联动来实现的[3]。而这其中,工作人员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显著的。因此,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工作素质,将成为制约工作开展成效的关键原因之一。从企业内部调查来看,存在着工作人员未对窃电行为原理予以理解,对市面上普遍存在的高科技窃电行为了解不够充分的现象。甚至存在着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素质,对待工作消极怠慢的现象,上述因素的存在,也导致窃电行为无法被及时的发现,从而影响窃电行为的有效排查。
二、提高反窃电能力的相关对策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但由于相关法律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较为局限,导致窃电行为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据相关反窃电特征调研表明,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但窃电行为下降的幅度仍是较为微弱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与窃电行为的衍生特点有关:为了躲过相关部门的巡查,窃电行为呈现出技术升级、专业化、智能化、多样化以及职业化的趋势。极大的影响了供电人员巡检工作的开展。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提升反窃电能力的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一)利用融媒体平台,强化对反窃电行为的宣传力度
利用媒体宣传效率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强化对反窃电行为的宣传。

在宣传中,需重点明确电的所属,属于国家公益事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并向人民群众灌输合理用电、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相关的规定。经由宣传,目的是为了提升群众对电能所属的认识。同时,要树立客户用电的典型,并加以宣传,突出诚信用电的重要性,用身边人,身边事,更好的影响用电客户良好用电行为的养成,同时通过不断的宣传,致力于在社会构建依法用电的有利氛围,是“您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深深的刻在每一位用电用户的心中[4];当然,在宣传时,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需一同宣传,通过更为高效的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宽信息传播的渠道,使更多客户能够认识到合理用电对自身的好处,以及窃电行为对自身用电满意度的影响,对自身及对他人的危害等等。对于在打击反窃电过程中,窃电行为特别恶劣的用户,可在执法部门,社会征信系统的允许下予以曝光,惩罚并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要让更多的窃电用户认识到窃电行为不可取,只有正常用电才是对自身,对他人最有益的行为[5]。经由不断的宣传,使社会上下都形成良好的用电分为,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用技术优势,实现反窃电行为的制衡
前文已经提到,反窃电行为难以治理的原因是因为窃电行为已经形成职业化的趋势了。因此,供电企业应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予以解决。依靠科技手段,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得到不断的强化,从而实现技术制衡的态势。从现在起,供电企业应当组成技术联盟,将反窃电的前沿技术率先予以应用,针对发生窃电行为严重的地区优先治理。同时充分借助大数据系统,信息系统发展的优势,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对用户的用电违约风险进行与预判,真正的实现大数据致力于窃电行为的有效治理。最后,加快推进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人员对反窃电相关技术原理的理解,并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能够更高水平的技术,减少反窃电行为的发生。可以说,实现反窃电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技术上的革新[6]。
(三)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为享受应得的用电服务维权
从当前来看,我国在反窃电行为治理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完善,以及处罚力度不足所造成的。因此,仍采用以往的窃电行为处罚手段难以取得更好的成效,建议供电企业联合社会资源,如法律部门,政企部门的合作等,共同致力于反窃电行为的改善。同时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在执法部门的指导下取得用户窃电行为的根本证据,并运用法律的武器提起上诉,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用电企业应得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能向用电用户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用户用电服务的满意度。但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即需要求反窃电人员能够知法,懂法,并能够合理的利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反窃电行为的打击,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的。随着窃电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仍需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工作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并积极的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窃电行为的排查中。与此同时,营销部门需加大力度针对供电台区线损的现象予以治理,并加大排查力度,从管理手段上,治理技术上,工作方式上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的反窃电能力。
参考文献:
[1]华召云,张淑娟,李周, 等.用电检查反窃电的关键技术与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44-45.
[2]吴晓丹.低压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反窃电工作分析[J].数码设计(上),2019,(12):139-140.
[3]王新宇.低压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反窃电工作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29):36-38.
[4]赵东光.如何加强用电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反窃电工作的建议[J].数码设计(上),2019,(12):150-151.
[5]莫满标.用电检查面临问题及其反窃电预防措施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9,(31):310.
[6]黄根,陆引芳.电力营销中用电检查及反窃电技术研究[J].电力与能源,2019,40(5):616-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