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专业十分宽泛,并且工程管理的内容复杂,细节问题层出不穷。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无论在质量方面还是在外观方面都得到了一定重视。因此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房建工程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建筑单位或企业若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不得不将自身的管理精细化,对于常见的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现代社会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最后的工程结果。我国目前处于兴建基础设施的重要阶段,建筑业作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行业,其中暴露的工程管理问题使人们为工程质量而担忧。部分建筑单位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过于重视施工项目的质量完成度。容易忽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工程管理重要性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相关责任人对于工程管理流程、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意识淡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往往容易将工程管理的工作视作与施工同样的内容,自认为施工的具体计划的安排才是关键内容。另外,这样的建筑人员认为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着重将工作重心放在施工过程上,忽略了工程质量管理中管理规划的一个阶段。这样的工作意识一旦遇到紧急的突发情况,将严重暴露出管理人员的失职问题,同时也将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结果。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当今时代是数据爆炸的时代,是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借助互联网工具,各行各业在大数据中都能够取得一定的发展优势。我国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加深对于信息技术的管理与运用,并且随着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工程信息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1]。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十分明显,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仍然是参照其他行业的技术标准,缺乏完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导致在施工的准则与计划安排上存在诸多的盲点,不利于整体工程的进行。实际中,大部分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仅局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这样不成熟的想法也是我国建筑管理中信息技术发展局限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与物力资源管理。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施工人员存在常见的技术素养问题,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施工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工程需要,施工人员被派遣的临时性所导致的。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主要负责人容易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细节。从而忽视施工人员的心理状态,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2]。出现忽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负责人缺乏同理心,并有意与施工人员保持距离。其次在物力管理方面,大型建筑企业为了便于物力资源的管理,通常建有施工设备租赁站,在需要使用部分大型施工设备时能够及时满足需要。然而这些部分不常用的设备长期处于租赁站中,可能存在使用年限超期或损坏的情况。
二、建筑工程管理优化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工作
加强建筑工程组织管理工作首要的目的是保障施工计划的正常进行。加强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使用一定的方式使管理人员自己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并且迫使管理人员不得不明确自身权责,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力度。因此最为有效的办法为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将奖励与惩罚的情形进行具体的规定,一旦建筑工程内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则需要主要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此外,针对工作人员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同理心的情形,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确保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中工作管理人员应当格外注重岗位的责任,对于设备数量、质量以及分类都有着详细的了解[3]。同时对于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关系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促使施工管理的工作更加精细化与科学化。特别是针对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文件资料,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当及时做好资料的归档与备份工作。同时,施工技术与工艺管理中,责任人对技术人员的施工情况进行密切的监督。
(二)加强信息管理与应用体系的建设
建筑行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等。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情况,最为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规范的建筑信息化应用规范体系。为了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应当注重相关软件架构的研发,根据建筑工程所涉及的信息管理工作来进行参数配置,从而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化。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信息管理准则,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信息管理工作的进程,进而满足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的需要,有力地指导工程的走向与流程。
(三)合理配置建筑工程的资源
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需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以弥补临时施工人员对于部分施工工艺与环节的陌生度。另外,对于建筑工程工期较为紧张的施工环节,可以暂时安排其他施工环节的施工人员帮助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在物力资源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加强对于租赁站的物资管理[4]。建筑单位针对自身租赁站的规模以及建设情况,应当制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准备。例如针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需要坚决采取淘汰的方式,及时更替设备以保证设备质量。除此之外,对于原材料的运输、采购、储存等环节,需要采取及时检验的方法确保其质量符合工程的需要。
(四)制定建筑工程突发安全事故预案
建筑企业在获得一项工程后,首要工作包括了施工方案计划制定工作,也包括了突发事故预案的制定。在事故预案中,需以明文明确规定事故发生时,相关人员伤亡、建筑物资损失等具体救护措施的内容,保障受害人员的合法权益。另外,需在现场配备基础的救援设备,将必要的急救知识传达给现场的施工人员,以避免误操作带来严重的二次损害。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社会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建筑单位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较多,管理责任人一定要重视组织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制定事故预案。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培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9,018(003):15-17.
[2]郝朝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8):216.
[3]黄启琴.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5(29):39.
[4]陈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19,045(003):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