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深受高新科技的影响,正在朝着多样化、多层次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市政工程这类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施工质量
引言: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姿,新型科技的应用使得建筑行业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飞跃。然而,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建筑工程中对整体工程质量的管理除了需要关注基础建材的质量、设备的质量因素之外,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也是有力途径。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管理工作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很多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得管理毫无层次感,不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统筹工作,不仅在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方面没有精细控制,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加强质量管理,直接导致很多“豆腐渣”工程也能够交付并投入使用。其次,监理人员是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关键,一部分建筑公司没有意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福利待遇和薪资等方面都比较低,使得一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施工质量也是得过且过,一切隐性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1]。
(二)施工技术不足
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整体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施工过程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一般为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水平不高是常态,这给施工质量管理也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方面是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复检。很多建筑公司只在工程前期,即建材入场阶段会精细把控建材的质量,进入施工阶段后便不会注意材料本身的质量。
(三)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
市政工程中大型工程较多,管理和施工人员众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是很多建筑公司的通病。第一,工程质量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度要求将把控施工质量的工作交给全体管理和施工人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部分建筑公司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全权委托管理人员进行,使得质量控制不够全面;第二,工期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在工程设计阶段会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来预留工期,但当预留的工期仍不足以及时完工,建筑公司为了节省人力开支,避免误工,会要求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施工,而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施工也不会获得额外的奖金,误工还会抵扣管理人员的奖金,这使得一旦因为不可抗因素造成工期延误,施工队伍整体变得浮躁,施工质量管理也无法做到充足。
二、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为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需要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入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一)增强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增强施工队伍素质要求从建筑公司各类职工开始,逐一增强、全面提高。首先,对于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注重其管理能力的提升。从竞选机制上看,要选聘具有经验丰富、头脑灵活的职工作为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头脑有助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影响,避免工期的延误,才能精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才从而落实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其次,对于监理人员,需要适当提高建立人员的薪资待遇,并把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质量问题作为绩效和职位的评定标准,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最后,对于施工技术人员也需要要求较高的学历和充足的经验,使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把控好各项施工质量的细节工作[2]。
(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想要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提高。第一,要在竞标过程中严格审查各成绩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将市政工程交付给从业资质更加完善,施工水平更高,经验更加丰富的施工单位;第二,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农民工流动性较大,教育培训的收益和付出不能成正比,但即便是为了保证眼下工程的质量,也需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可以选用班组的模式,以老带新,让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的指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让工程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第三,做好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复检工作。在平时要求对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科学管理,在异常天气过后及时做好建材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另外,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严格遵照其出厂使用标准,从而避免过度磨损,进而从组织结构层面综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越是大型工程、涉及的人员越多,越需要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一方面,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度,细致分析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将各项因素细化分解,把几点大因素分解成几十甚至上百点小因素,并把各项小因素直接交由各级人员管理控制,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出了问题由分担任务的各级人员直接负责,做到有人可找、有责可追。如果是因为主观因素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如工作不认真、玩忽职守等,要严厉处罚,起到警示作用,进而加深责任意识,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加认真负责;另一方面,规范工期管理制度,将工期管理制度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建筑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公司的利益是所有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出现质量问题也不会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遇到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不得不延误工期时,损失的利益也不要从底层员工身上找。要对努力工作为自己带来财富的员工心怀感恩,要知道,高质量水准的建筑产品就是公司的隐性财富,它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也会创造更多的利益。并且,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奖励机制也要与工期挂钩,如果通过员工的共同努力能够提前完工,且质量达到标准通过验收,可以给予员工适当的奖金奖励,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3]。
总结: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要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入手,从原因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增强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以保障市政工程施工质量,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盼.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118.
[2]李朝阳.刍议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门窗,2019(24):178.
[3]高静.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