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芳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的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与真菌感染情况,提高临床检出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药指导。方法:选择医院在2017年-2019年期间医院收治的11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几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然后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测试,分析患者真菌的感染状况和真菌菌种耐药情况。结果:116例艾滋病患者中,检查出真菌感染共12株,检出率10.34%;其中,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 占 58.33%, 其次它真菌感染5例,占41.66%;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为100%。结论: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对真菌感染有一定的检出率,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提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可以进行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临床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减少病死率。
【关键词】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真菌;药敏试验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体,导致人体出现免疫缺陷,而引发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的疾病综合症,这一疾病是对人体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疾病{1}。?真菌感染是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有为新生隐球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艾滋病感染者出现机会性感染也是艾滋病期的重要诊断依据。预防机会性感染可以充分控制患者病情,使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现笔者对医院收治的116例AIDS患者进行真菌感染检测及药敏实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在2017年-2019年期间收治的已经确诊的11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几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 HIV/ AIDS的诊断标准 。检查前均对患者进行知情告知,并征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微生物真菌感染检测及药敏。
1.2方法
1.2.1标本收集及鉴定: 根据本人的情况规范进行标本采集,标本包括咽拭子 、痰 、肛拭子、中段尿、血标本。
1.2.2真菌鉴定 ⑴真菌形态学鉴定:直接镜检:对上述收集的咽拭子 、痰 、肛拭子、尿液标本进行涂片, 直接镜检及革兰氏快速染色镜检进行真菌初步鉴定。如果在镜下见到圆形、卵圆形孢子、芽孢、菌丝或假 菌丝可以初步鉴定为真菌 ;⑵真菌培养: 在操作期间,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的咽拭子、痰、肛 拭子、尿沉渣 、皮肤黏膜溃疡分泌物或皮疹刮片接种在沙堡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温度控制在 37℃,时间36小时。血标本先接种于增菌液 37℃培养,1周后涂片后直接镜检 、转种沙堡罗培养基培养 ,温度同上,隔天观察培养结果 ,对可疑的真菌菌落, 挑取少量涂片, 革兰氏快速染色,镜下观察;同时进行真菌小培养,再根据真菌形态进行鉴定。在沙保罗培养基上,白念珠菌培养可呈现出圆形奶油色类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培养时,可有蓝绿色菌落或者绿色菌落出现。
1.3观察指标
对所得标本进行真菌初步鉴定和药敏试验。
?? 1.4 统计学分析
?? 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2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 其中男性8例, 女性4例 ;年龄22-63岁 ;已婚7例 , 未婚 5例;农民、个体、无业者9例,占77.59%;本地感染 9例, 占75%, 外省籍 3 例 , 占 25.86%。
2.2 真菌检出情况:116例艾滋病感染患者中,检出真菌12例,感染率为 10.34%(12/116), 其中,白念珠菌感染7例 ,马尔尼菲青霉感染2例,白念珠菌混合马尔尼菲青霉感染1例,红色毛廯菌感染及黄曲霉合并光滑念珠菌感染各 1例 。从同一患者体内检出真菌 2 株以上的有3例 ,占25%。
2.4 HIV感染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12例真菌感染的HAI患者中,经性途径感染者8例 ,占66.67%, 经静脉吸毒感染的4例,占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2.5药敏率:12例真菌感染患者对5-氟尿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为100%。
? 3.讨论
??近年,随着AIDS患者呈现上升趋势,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多,威胁人类生活健康。其中,真菌感染发病与AIDS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2],且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AIDS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发病隐匿,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及病死率高[3]。本县为少数民族地区,而且为边疆贫困县,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人们对艾滋病防护知识匮乏,所以艾滋病患者发病率也较高; HIV感染者可因抵抗力下降出现真菌感染,临床常见念珠菌感染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病变,新型隐球菌感染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艾滋病死亡病例中约1/3患者直接死于深部真菌感染。因此,如何采取具有特异性的早期检测方式,及时给予规范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述原因,医院检验科对收治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 116例艾滋病感染患者中,检出真菌感染患者12例,感染率为 10.34%,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占58.33% ;12例真菌感染患者对5-氟尿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为100%。提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可以进行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
总之,随着艾滋病感染的增多,医院检验科承担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检测工作越来越重,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加强对艾滋病感染患者常规进行微生物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潘艳娜.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对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9.
[2]柳明波(综述),韦良宏(审校).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检测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6):713-715.
[3]林永恩,龙丽娜,任丽萍等.BG、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艾滋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4):3325-3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