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710016
摘要:随着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单一化逐渐发展至线网化,进入大修周期的设施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平安运营的压力与日俱增。本文剖析了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首轮大修的压力,对企业实施大修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对轨道交通企业选择设备维保模式、修程修制优化、融合发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大修
0 引言
西安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建设内容,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已运营四条线路、总里程126公里,线网日均客运量250万乘次,单日线网最高客运量330万乘次,最小行车间隔2分38秒,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优质服务。西安地铁2011年开始运营,设备维护即将进入首轮大修周期。为此企业通过调研多家地铁单位在设施设备大修方面的实践做法,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对如何开展大修进行了策略研究和展望,对制定长远期设施设备维护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 运营设施设备大修策略研究
1.1 大修维护面临压力
西安地铁首轮设备大修面临技术标准不健全、大修经验欠缺、资金渠道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企业制定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标准、规范项目管理、拓展资金渠道等多方面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压力。
1.2 大修策略研究
2019年对上海、广州、南京等多家地铁单位在设施设备大修维护开展调研,借鉴吸收了其他城市地铁的实践做法,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大修策略。一是厘清技改、专项修、大中修三者之间的维护界面;对消除既有设备缺陷或隐患、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扩容、维修成本不经济、系统更新改造等纳入技改范围;对按照设备状态评估例行维护的专业纳入专项修、大修修程;对执行固定维修周期的纳入中修范畴。二是按照设施设备等级划分原则明确维修策略,即对A、B类设备严格计划修、C类设备状态修、D类设备故障修。三是明确大修为主、中修结合专项修、专项修为主三种维修模式。例如电扶梯、救援设备以专项修为主;电客车、线路设备、信号等以大修为主;变电、环控等专业以中修结合专项修为主。四是大修对象是以“单项设备或子系统设备”为主的固定资产,从固资折旧及可追加维修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宜将一个大修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
1.3 建立健全大修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
西安地铁建立了设施设备大修前技术状态评估机制,修订发布了《设施设备大、中修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作为企业开展大修项目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同步修订发布19个专业《设施设备大修规程》,作为项目立项审核的技术管理规范。
1.4修程修制(优化)设置
首先梳理设备使用寿命、维修周期、维修内容等摸清设备现状;其次确定全寿命周期内的修程设置,编制设备大修规程,健全设备状态评估机制;最后结合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明确优化具体内容。例如:电客车寿命30年,按照 “第一次架修-第一次大修-第二次架修-第二次大修-第三次架修”设置修程。
2 全寿命周期维护探索与展望
2.1 项目储备规划
目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三期规划已经获得国家批准,未来三年将新建并运营130公里线路,到2021年西安市轨道交通将运营8条线路,总里程达256公里。按照运营里程估算,后续投入运营设备将达到目前水平的2倍。为此企业制定了“设施设备大中修三年规划”,对未来三年设备大、中修项目及预算费用进行储备规划。
2.2 建立设备状态评估机制,辅助规程完成大修项目立项审核
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质量对规、故障统计、在线监测、物联网等方式完成设备综合评价,确定大修评估范围、维修内容及维修必要性;其次依据现行国标、行标、地标、国家对消防及特种设备的相关强制管理规范完成评估标准体系建立;再次运营中心成立评估小组,拟定评估方案,完成资料流程审核和现场功能评估;最后编制评估报告,出具设备大修的意见。
设备状态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三项指标。经济性指标包括:开展列车运力匹配等高能耗项目的研究、节支降耗;优化线网运营设备能耗定额指标,搭建能源管理系统、再生制动能力吸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安全性指标包括:制定设计选型规范、生产监造、运行参数分析、应急预案、保障措施等;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综合评价、管理评价、在线诊断检测、定期送检、故障趋势分析等。
2.3 搭建基地维修中心
参照主流地铁以3-5条线路的标准设置一个大修基地,西安地铁已开通4条线路,2020年即将开通3条线路,目前企业已统筹考虑基地维修中心构建需求。初期设置车辆大修、综合大修、电子维修3个生产部门,综合管理部、技术安全部2个职能部门,以满足首轮设备大修项目实施需求。
3 结论
随着西安地铁运营里程快速发展,设备逐步走向大修维护周期。通过深入研究大修范畴、维修策略、修程修制优化、状态评估机制等,企业充分掌握设施设备大修维护的经济性、可靠性、必然性,对轨道运营企业选择设备大修策略、制定大修规划提供了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同济大学,2006
[2]刘灿龙.广州地铁线路维修规程.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