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梁铭
[导读] 摘要:道路工程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的道路建设工程。
        钦州市土地储备中心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道路工程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的道路建设工程。在道路施工管理中,政府作为主要的业主方,不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还对工程质量管理起到了充分的监督作用。由于道路工程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环境复杂、施工难度高等显著特点,对施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此,如何把握道路施工管理要点,在要求的施工期限内确保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成为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引言: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仅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性产生影响,更代表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为了有效地保障居民出行灵活性,实现对道路工程的有效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升道路工程管理意识,并借助于合理的管理策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为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实践工作中的各类型问题为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周密地管理计划。
        1.道路施工的主要特点
        1.1施工范围大
        道路工程常在大范围施工场地内进行,道路铺设的里程不仅长,而且涉及的周边道路设施设备建设范围也较大,这也是新时期工程建设对道路兴建的一大要求。市政道路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不同天气、地质要素下施工进度和质量,道路周边的绿化、交通设施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1.2周期要求高
        由于工程出资方大多为政府,为尽量避免道路工程建设对居民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政府往往对道路工程施工周期要求较高,需要施工方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道路施工,一旦确定施工周期后,不予更改。
        1.3地点变化多
        由于道路工程自身的特殊性,道路建设往往涉及到不同的施工地点,部分施工区域较远,且施工条件也较为艰苦,这不仅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整体施工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1.4施工难度大
        道路工程一般开工较为急切,主要围绕民生便利出行的目的进行施工。但施工周期要求较严格,涉及到的施工技术、人员等因素也较为复杂,整体上增加了道路工程施工难度,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质量计划的编制
        第一,编制原则:(1)首先项目负责人对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主持,由项目的技术、质量和生产负责人根据企业或项目进行分工负责。(2)质量计划应能充分体现出从各工序到分项工程、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再从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整个过程控制,同时还要体现从投入至完成质量检验整个过程的控制[1]。(3)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作为对外的施工质量保证,而对内则作为质量控制工作执行依据。第二,计划内容:(1)确定质量目标,包括企业的质量目标与投标文件对质量的承诺,以及分解目标。(2)明确具体的管理体系与相关组织机构。构建完善的将项目经理作为核心的施工质保体系及其组织机构,以此为依据和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绘制质保体系框架图,明确质量控制基本流程,以图表形式表达;对项目部不同的质量管理职责予以明确,并作合理的分工部署;配置项目部人员,并制定资源的配置计划;编制针对项目部人员开始的培训计划。
        2.2质量管理措施
        (1)针对不同的关键工序与特殊施工过程,确定专门的质量技术标准及保证措施,编制作业指导书为现场施工与管理提供正确指导。(2)按需配置各专业技术人员。(3)针对不同的分项工程,明确其质量标准,并对成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4)针对不同阶段,确定质量检验要求。(5)对特殊的施工过程应进行连续监控,并针对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确定有效的措施及相关规定。(6)对施工中使用的不同材料及设备,明确相应的质量及管理规定。


        2.3质量控制流程
        (1)首先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即为班组内自检,自检合格后由质检员进行检查,再由监理单位进行专业检查。(2)明确对项目内外所有验收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合理程序。(3)针对不同的分包工程,制定质量控制实施流程。(4)制定对质保计划进行完善或更改的具体程序。(5)制定综合评估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流程。
        2.4质量计划的实施
        (1)由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负总责。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执行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控制过程记录和保存。(2)构建并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及其考核与综合评价方法。(3)在实际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应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所有关键工序及特殊的施工过程;潜在的质量缺陷;缺乏历史经验的分项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对外分包的所有分项和分部工程;所有隐蔽工程。
        3.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3.1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1)道路工程施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产品完全固定,但人员的流动性很强;有很多露天作业,且人工操作量大;施工存在很大的变化,基本没有规则性;危险因素伴随进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2)风险源包括:高空施工物体或人员坠落、物体碰撞与打击、人员触电、机械设备伤害与坍塌。(3)在人员安全控制工作中,应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或材料不安全状态;施工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严格把好措施关、安全交底关、教育关、培训关、检查关和改进关。
        3.2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主要包含以下六种类型: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人员心理型、人员生理型与行为型。(2)危险源来源为:首先是物的障碍,包括机械设备、各类装置与元件因性能降低导致无法完成要求的功能;其次是人员失误,如人的操作与要求严重偏离,无法完成要求的功能;最后是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噪音、振动、通风与照明,这些是引起以上危险的重要因素[1]。
        3.3风险控制
        (1)在风险控制前先做好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2)先对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其予以综合评估,再以综合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方案及施组设计,最后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3)形成的措施及方案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认真交底,被交底和交底人都应签字确认,做好相关记录。(4)在单位工程施工开始前,应由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5)在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施工开始前,应由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和技术交底。(6)切实做好安全教育与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意识的形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必要的法制教育等。
        3.4应急救援
        (1)对于项目的总承包单位,负责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用于正确应对所有安全事故,避免事故扩大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总分包以总承包制定的应急预案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组织,准备需要用到的设备、人员及器材。(3)对项目的全体参与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围绕应急预案组织进行专门的演练。(4)确定在应急处理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器材类型、数量和存储场地,并制定定期检查计划。(5)以应急预案的演练成果为依据,对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与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6)在接到应急通知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有序的救援和抢险。(7)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处理,并按照规定进行上报[2]。
        结论:
        简而言之,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如编制完善的质量计划,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并加强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分析和控制,做好安全检查,使工程施工始终处在安全可控的状态下。
        参考文献:
        [1]林智勇.浅析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J].江西建材.2019(03):85-86.
        [2]罗长青.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及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13):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