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方晓坤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方晓坤
[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  230051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人口的剧增对环境造成压力,城市用地紧张,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面临种种问题,我们在不能停下发展脚步的基础上,如何最大程度上的改变城市问题还给人们一个健康宜居的城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中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展开讨论建设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应用
        引言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城市内涝问题,一到下雨天城市街道上积水量大,人们走在路上会把鞋袜浸湿。许多柴油车,因排气管吸入雨水而使发动机灭火无法启动,造成车辆损坏。城市内涝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过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解决内涝问题并促进水的循环利用。
        一、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具有吸水性强可随时排水的特点。海绵城市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城市下雨时犹如海绵一样将水吸入地下,进行储存,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水汇入河流参与水循环,另一部分进行净化,当城市中急用水时将其排出来进行利用。对于大自然的降水我们不能浪费,应该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而不是像城市内涝一样为人民带来困扰。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我们调节水资源,储备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利用。海绵城市的提出就代表着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储量存在危机感,重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海绵城市应用存在的问题
        1、工程量大无法轻易开展
        海绵城市,首先城市街道要具有良好的渗水性,需要铺设渗水性较好且耐磨抗压的路面。此材料造价不菲,想要大面积的铺设使用,工程量大资金消耗大。且在快速运转的城市中,道路使用率高,大规模铺设存在困难。如果从小范围起,一点点铺设花费时间长,人工技术资金投入量大。一些超大城市或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可利用建设绿地的面积有限。势必要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一定程度上需要占用居民区土地,怎样获得民众支持,保障民众利益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更需要合理的规划用地。
        2、忽视城市特点不能合理规划
        一些南方的城市到了雨季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城市街道容易产生内涝问题,需要建设海绵城市解决内涝问题,储存降水合理利用。一些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城市,四季降雨不等,有时暴雨突袭,有时干旱少雨。这类城市可建设海绵城市,雨季储存,干燥的季节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生态环境,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建设海绵城市同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经济、需水量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还要考虑城市本身的生态系统,不能影响其原本的生态状况。应该根据不同城市各方面特点进行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拿出具体的规划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判断其可操作性,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力的避免。
        3、没有相对应的法规政策
        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以什么为标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进行后期的维护修缮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行业内部缺少统一的标准,建设时的工程监督,技术水平评定,验收标准都有待商榷。城市各部门间能否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工作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4、建设资金短缺
        不同城市的经济状况不同,政府全部出资改造可能存在困难。势必要争取社会上资本的支持。对于这个新型的项目,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不敢确定其发展前景,实施后的成果,心中存在疑虑,不敢轻易出资投入工程。对于其发展前景的未知性是大家所不确定的。


        5、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生态
        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避免不了大程度的改造,有改造就可能造成破坏。保障改造方案的科学性,改造计划的可实施性至关重要。在将自然雨水储存后,同样要保障水循环的正常进行,雨水的蒸发,地表径流汇入河流中,地下水的循环等。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城市中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的建设
        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通过自然又美观的方式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对雨水进行渗漏。花园中的植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可见城市中雨水花园的建设是可行的。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绿地草坪被建设在道路两旁增加美观性,雨水花园完全可以替代草坪的建设,在富有美观性的同时还能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一举两得。在下雨时,雨水顺着浅沟流入,经过植物的净化过滤渗入土里,补充地下水。雨水花园的建设要求少,成本低是极具可行性的措施。但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同样要考虑污染的问题。如果雨水花园周围有较多的工厂或环境空气不好,会对雨水造成污染。被污染的雨水通过雨水花园流入地下反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求雨水花园更具有净化的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污染。屋顶花园的建设也是一种方法。在屋顶建设花园可以有效利用屋顶空间,城市街道上的绿化毕竟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在屋顶建设花园,下雨时植物可以吸水解决屋顶的排水问题,合理利用技术将屋顶花园过滤下渗的水储存同样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屋顶花园也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吸收热量,保护环境。
        2、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建设本身就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种植易生存、渗透力强、储水能力好的植物,在下雨时同样具有过滤净化、吸水、渗水的作用。随着绿化面积的扩大,充分吸收雨水能够保障城市部分用水需求。可利用其进行城市道路清洁、农业用水浇灌、公共厕所清洁等。
        3、适当建设人工湿地
        湿地对生态具有极强的调节作用。维护生态多样性,净化空气,含蓄水源。人工湿地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城市气候环境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在净水蓄水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功效,还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形成城市的一道景观,为城市人们繁忙的生活中带来休闲的圣地。人工湖泊的建设也有利于城市内部调蓄水资源,储存雨水以备不时之需。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也可以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园林内采用透水性强的小石头铺路,既美观又利于渗水。通过园林内的植物下渗也可以储水增加地下水含量。
        四、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在攻克技术难关、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中更加重视会促进海绵城市更快速的建设。自然万物赋予我们可贵的资源,人们利用资源得到发展,促进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构建美好生活。在重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环境,不只是水资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所追求。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理论在西北湿地中的应用——以交大创新港为例[J]. 刘怡,韩飞庆,刘中秋,张勇为.  价值工程. 2020(07)
        [2]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郑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34)
        [3]浅析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 陈振魁.  智能城市. 2019(21)
        [4]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的应用[J]. 孙亚南.  现代园艺. 2018(02)
        [5]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建设探讨与思考[J]. 魏青义.  住宅科技. 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