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韦家留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韦家留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的作用与优势。
        身份证号:45022119690413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的作用与优势。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并提出几点几种常见混凝土质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型建筑材料,在原料配比发面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在满足实际需要的配比条件下,才能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提升土建工程质量的同时,体现出优质的施工效果。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无法实现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导致土建工程在投入社会使用后,功能作用将逐渐降低,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方面,要重视技术的重要性。
        1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常用措施
        1.1保证设计成果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来说,设计成果质量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混凝土结构本身性能、其他环节施工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阅读和审核设计成果,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各部分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具体要求,结构应力设计参数合理性、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需求的满足情况同样不容忽视,由此即可避免荷载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1]。
        1.2做好施工温度控制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骨料配置比例影响,为控制水化热避免裂缝等质量问题出现,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可添加适当的较干或较硬混凝土,也可以针对性应用引气剂、塑化剂,混凝土性质可由此得以改善,混凝土凝固受到的水化热影响也能够随之降低。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采用适当添加冷却碎石料、冰水的方式,凝固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控制在一定区间,凝固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不均匀问题也可随之规避,否则内部应力不均的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施工面临的环境温度过高,混凝土结构温度可采用洒水降温的养护方式进行控制,混凝土内部热量可由此更好散发[2]。
        1.3加强施工材料检查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以此保证混凝土、钢筋、各类添加剂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等问题可由此规避。还应做好对混凝土拌和情况的检查,避免拌和不均引发的结构受力不均问题出现,如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针对性的坍落度相关检测也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出站前和交货地点的混凝土坍落度变化控制在20mm范围内,严格基于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的现场试验开展也不容忽视,以此采用标准抗压强度模具和标准抗渗透强度模具进行混凝土试模,完成试块制备,配合标准养护方式测试混凝土强度,即可针对性完成抗渗性能标记,更好服务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3]。
        1.4保证施工浇筑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该环节需严格遵循施工流程,避免新浇筑混凝土冷缝等问题出现。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浇筑层的间隔时间控制,避免混凝土弹性模量急速变化情况出现,否则混凝土裂缝将出现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需求,如施工在夏季等高温天气下开展,混凝土表面覆膜需在其温度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进行,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养护则需要严格结合试块抗压强度报告指导开展[4]。此外,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施工顺序模板拆除顺序也需要严格遵循,同时需避免混凝土棱角、表面受到损伤的问题出现。
        2常见混凝土质量缺陷及处理方式
        2.1缝隙夹层缺陷
        混凝土缝隙夹层缺陷在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可对缝隙做彻底清理,确保缝隙周围光滑整洁,使用清水润湿后进行注浆。

注意注浆后可适当提高振捣频率,确保缝隙内灌注浆均匀、紧实。灌注浆的材料配比需根据缝隙大小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整,若缝隙较小,使用常规水泥砂浆做灌注处理即可[5]。
        2.2棱角破损缺陷
        混凝土拆模作业需在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开展,若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棱角在外力作用下易出现破损、掉渣问题。另外,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确保模板均匀涂刷隔离剂,为后期脱膜提供方便。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棱角处损坏,需及时使用水泥浆进行抹平。
        2.3漏筋缺陷
        漏筋缺陷即混凝土内部钢筋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若未得到有效处理,裸露钢筋在雨水、空气作用下会发生腐蚀,并由外向内发展。位于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后,其体积逐渐增加,向周围混凝土体施加应力,引发混凝土开裂、脱落等质量问题。漏筋缺陷的预防主要是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混凝土振捣过程避免振捣棒直接与钢筋接触。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案例
        3.1案例背景简介
        某民用住宅项目建筑面积4.5万m2,项目中包含高层住宅4栋,均为地下1层、地上22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Ⅶ度。本项目中涵盖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体量大,对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在水泥选型、原材料配比等方面。
        3.2质量控制方案
        为更好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工程将混凝土施工分为三个环节,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事前管理需围绕流水段划分和公共准备展开,事中管理涉及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事后管理包括养护和拆模。事前管理要求质检员和技术员深入掌握施工细节,包括操作规程、混凝土配合比,做好记录工作,基于现场建立的试验室及标养室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同时为动态化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支持。基于设计要求,需重点关注混凝土工程的水胶比、碱集料反应、氯离子含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出厂合格证、碱含量计算书提供也不容忽视;事中控制需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最短为45s,严格遵循《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混凝土加料计量器具需定期进行校验[6]。需基于运距短、生产能力强、搅拌设备及工艺先进程度优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离析现象的预防、混凝土罐车的合理配置、运输车辆密度调整也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混凝土浇筑需关注浇筑前准备、浇筑要点把握、裂缝处理,如开展模板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对已成型的混凝土保护,做好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事后管理需保证混凝土连续养护时间最短为14d,基于覆盖塑料布保护的冬季混凝土施工也不容忽视。还应关注混凝土试块制作工作,需分别围绕普通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展开,以此开展坍落度测试,即可更好服务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可从原材料选择及配比、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出发,严格依照相关工艺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并对缝隙夹层、棱角破损、漏筋等质量缺陷做重点控制,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敬乾.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初探[J].居舍,2019(30):37.
        [2]刘国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7):199-200.
        [3]张俊江.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与质量控制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30+132.
        [4]安继荣.水工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36-37.
        [5]郑云丰.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8,44(12):243+246.
        [6]袁卫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与加固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05):17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