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浅谈 马艳阳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马艳阳
[导读]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及优势、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促使混凝土施工更加高效、科学,避免对建筑工程结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全面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潜在应用价值。
        身份证号:45212819821217xxxx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及优势、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促使混凝土施工更加高效、科学,避免对建筑工程结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全面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潜在应用价值。此文首先分析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然后阐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其主要内容包含: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配比管理、过程管理等,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状况及要求,注重对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探讨,能够为相应的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持混凝土施工中良好的质量状况,避免加大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科学应对,满足其高效施工要求。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概述
        (1)通过对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使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方面的考虑,可使混凝土施工效果更加显著,为建筑工程结构性能优化提供专业保障;(2)在完成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浇筑、振捣、养护等进行充分考虑,促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性能更加可靠,避免加大混凝土施工风险[1]。
        2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
        2.1蜂窝麻面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后,混凝土会因为内部空气没有被及时排除或施工操作不到位等问题,促使混凝土表面质量存有严重缺陷,一般出现的现状是大小不均坑凹类似蜂窝状,这就是施工人员场所的“蜂窝麻面”,此类现象的出现会让混凝土表面不光滑,不仅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更是对建筑外部造成了施工影响,是目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2.2露筋现象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会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钢筋材料,其目的是为了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力和载荷能力,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强度。若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没能针对工程施工环节加大控制,就会导致混凝土钢筋外露等现象频繁出现,进而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造成影响[2]。
        2.3开裂现象
        若是混凝土在使用期间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和建筑工程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和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基于此,可把混凝土开裂问题划分成为以下三点:①因遭受温度变化和高强度压力等,会让混凝土出现形体裂变现象;②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有施工方法操作不当或操作执行不规范等,也会让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③由于混凝土内的某些建筑材料存有不达标问题,如水泥、沙石或钢筋等,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建筑事故。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3.1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3]。


        3.2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照混凝土类型可看出,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3.3养护
        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4]。
        3.4环境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除了需要注重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要点以外,还要对施工的环境条件和地形特点等,有效加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特别针对薄弱环节而言,更要避免因不同气候因素,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4.1做好资源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资源管理工作,所谓施工资源指的就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需求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针对粗细骨料的参数规格与质地等,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其他杂质因管控不到位掺入其中,影响混凝土拌合与质量[5]。
        4.2做好质量管理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施工行为的规范化和施工质量。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把施工质量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身上,促使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施工中。
        4.3做好配比管理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文章将以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为依据,提出对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配比管理、过程管理加大控制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灿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4-46.
        [2]吴大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9.
        [3]潘甜甜.公路工程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56-257.
        [4]骆德新,鲍俊,周青松.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19.
        [5]陈江,何子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23.
        [6]温少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8(11):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