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 44142719841121XXXX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建筑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筑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代表性工程,应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地区、城市的名片,提升城市建设风韵,促使城市建设多元化,不仅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方面,为提升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契合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当中,可以使人快速地了解城市中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等,特别是一些具有特色、内涵的建筑,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更能表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具有标志性、具备文化底蕴的建筑逐渐减少,为了跟进现代化进程,很多地方盲目的大拆大建,具有地方性代表的建筑遭到破坏,城市的风格越来越趋同现代化、国际化,失去了城市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建筑也毫无生气。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当中,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丰富建筑风格,展现出城市的底蕴。
1地域文化的概念
我国有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可以理解为,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从建筑设计的层面上分析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地方建筑风格样式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会给建筑带来一定的差异性特点,而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者也会有自己的设计手法[1]。也就是这种不同风俗的流行,经过长久的发展逐渐被保存下来,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地方的流行就一定能形成属于它地方的文化。地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色类型,比如北京文化、天津文化等。它涉及了较为丰富和复杂的结构内容,对人的行为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2.1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极深,几千年来积攒下的优秀文化没有湮灭在历史的场长河中,而是通过文字、典籍流传下来,将文化赋予在各种载体之中的方式传承下来。当前我国注重城市建设,注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城市的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建筑就是最好的载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不仅能够保护地域文化,更是对地域文化更好的传承,更能够推动地域文化实现自我提升与创新。
2.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了地方特色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促使城市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不仅能够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更能成为城市的活名片,成为地区发展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城市旅游业发展,实现城市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多元化。
3地域文化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记忆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地方性的城市空间与建筑都有了新的形态,在新旧建筑不断交替的今天,人们对城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记忆,对城市建筑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人们的心理状态从刚开始习惯逐渐发展到陌生最后形成厌烦,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无疑是对城市发展的质疑[4]。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提升对本土地域文化应用的意识,深入分析其中的内涵和意蕴,并将其融入建筑设计当中。通过地域建筑设计所表现出的内涵意义,给人们感官、视觉以及思想上带来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或通过模仿和继承,通过对空间的设置,让人们见证时代历史的变迁;或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符号语言和形态等,使建筑更具地域性特点。模仿与继承是建筑设计中最为普遍的体现地域性特征的表达方式,是根据历史将传统文化从设计中表现出来,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人们则能够从建筑中感受历史变迁,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而符号语言、形态的移植,能够在建筑中间接地体现出地域性的特征。符号有着较强的象征意义,如装饰、纪念等,它能够将地域文化的特征表达出来。
3.2地域文化的营造
信息时代对地域文化有着强烈的冲击。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信息易获取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文化的传播,使其碎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建筑上表现为盲目的崇洋、求新、求高;在本土文化的延续方面,各种符号的滥用、拼贴以求怀旧感;信息时代下,图像视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扰乱了公众视听的主观感受。盲目跟风的现象部分投射出人们对本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而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因此应该深入了解当地传统的优秀文化,来提高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以达到文化的自信、自觉;建筑符号作为地域文化的表征,是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仅将呈现的结果直接复制或拼贴在建筑立面上是忽视其历史文脉和底层逻辑的表现。中国建筑讲究意的传达,而非拘泥于形。因此需要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次的模式是基于对经典文化思想的渊源的解读和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深入了解;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人们提前获悉建筑空间形体的信息,这主要影响人们实际空间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信息化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替代不了人的体验感知。为了调动人们真实的感官体验,空间的营造应强调通感的其它因素的传达,如设计中运用流水、花草、材质等要素以引起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文化需要有机更新。地域建筑文化不是闭塞的,时代潮流的发展注入其以新的活力。传统的历史建筑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给人以归属感,而新建筑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对于展望未来寄托的精神空间。新老建筑的共生,是文化延续的见证,也是体现地域建筑的文化特征之一。因此地域建筑的设计应对既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采取保护的措施以及将建筑中不适应当代人生活的部分功能空间进行更新重利用。在改造及新建的活动中,应重点指出的是建造过程中要有当地群众的参与,设计师积极引导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达到人们愿意参加建造心之所向栖居地的活动的目的。
3.3环境因素融入建筑设计
之所以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主要是由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环境特点主要包括地势地形、水文地质等因素。不同的地理环境,建筑结构不尽相同,需要在适应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应首先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将环境因素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不仅能够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能将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带来趋同的形势下,城市文化出现消退的趋势,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应捍卫城市的形象,继承和传播地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当下,虽然建筑面临着新旧交替,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应将建筑设计在将要趋同的文化中保持特色,以传统作为支撑,结合不同地位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属于自己的建筑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凯.BIM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74-75.
[2]赵欣然.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研究[J].门窗,2018(3):154.
[3]赵中华.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