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思考 雷斌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雷斌
[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人投身于建筑行业,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身份证号:42012319770121xxxx 武汉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30020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人投身于建筑行业,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行业只有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趋势,其不仅有助于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隐患的防治,更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具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健全配套制度、增强管理者专业素质、优化变更管理、做好施工技术引进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这几项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工程施工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变更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推进,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发现其中的商机,纷纷跻身于建筑行业,使建筑行业的竞争不断增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发展,迎合社会需求,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要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要保证质量,更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因此应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效率。
        1健全配套制度
        1.1完善配套施工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者落实各项生产责任,并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够到位、尽责,而配套制度作为管理者履行自身责任义务的重要依据,施工方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确保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落实。在制度建设上,施工方需要清晰梳理各项建筑施工流程,并结合现行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规范,以及设计和工程建设需求,来制定各项施工操作的标准。
        1.2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强调工作的日清日结,需要管理者对每天的施工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纠正或处理当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施工方需要构建一个监督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检查操作,保障精细化管理行为的准确、到位。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中,施工方应当根据检查的形式,设置日常检查、抽查等检查环节和检查重点,然后基于此构建出全面、详细的监督管理制度,并明确划分管理者、施工者的权责范围,并将检查结果计入到个人的绩效中,降低错误操作、违规操作出现的概率,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1]。
        2增强管理者专业素质
        2.1增强人才引入工作效果
        管理者作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引领者,其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效果,因此,施工方应当积极加强自身的管理团队建设,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团队整体专业素质的发展。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施工方需要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责任意识、管理经验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确保其业务能力可以满足精细化管理岗位的需求,优化精细管理工作落实效果。
        2.2增强培训工作效果
        现阶段,建筑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热度产业,其配套教育水平还未能达到合理的高度,因此高素质人才的输出量非常有限,导致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从整体上来看,存在巨大的高素质人才缺口。为此,企业应当构建一套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促进在岗人员专业素质的可持续优化发展,逐步缓解高素质人才缺口为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在培训工作中,企业可以使用专业的培训信息软件,构建线上培训平台,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优化变更管理
        3.1规范化变更办理过程
        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工程施工经常会因为设计不合理或其他不可抗因素,而无法达成预期效果,此时,施工方就需要向建设方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待建设方同意后,才能按照二次设计进行施工。但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未能规范地落实变更办理流程,降低了变更办理效率,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为此,施工方应当秉承精细化管理中的管理成本节约理念,减少变更办理管理工作所占用的时间、人力资源,结合合同条款,以及当前现行规定,来规范化自身的变更手续办理操作,实现每一个办理各环节的一步到位,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效用[2]。
        3.2优化变更资料管理水平
        工程变更作为后续工程审计、结算中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施工方的经济效益,但现阶段,由于施工方管理者的专业能力、管理意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管理者在进行变更办理的过程中,未能做好变更签证、二次设计图等资料的管理工作,使后续的变更结算缺乏依据,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施工方需要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来优化自身的变更资料管理水平,以免在后期审计、结算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此过程中,施工方应当变更资料管理的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同时,构建相应的资料汇总、交接签字流程,规范变更资料管理操作,增强建设施工管理工作效用。
        4做好施工技术引进管理
        4.1做好技术交流管理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为了深入优化施工的质量和速度,施工方需要不断在建设中引入新技术,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施工方应当做好技术引进管理,并积极参与技术交流活动,以便于迅速掌握新技术,推动企业生产力水平的优化发展。在技术交流管理中,施工方需要秉承精细化管理中的创新性和规范性意识,并在全面、标准地了解、掌握技术具体操作,确认技术可行性之后,再投入施工。
        4.2做好技术推广管理
        精细化管理强调企业整体执行力的提升,同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将战略和目标细化、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当秉承精细化管理意识,将新技术及时推广到实际施工中,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在此过程中,施工方需要编制完善的技术落实操作细则,为施工者提供依据,而且要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使施工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该项施工技术。
        5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1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作为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在安全意识方面,管理人员根据当前工程施工现状,结合工程特质以及自身经验,来归纳出工程施工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然后提前编制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将措施的落实融入到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中,提高职工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施工方还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找准职工安全意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管控,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建筑施工效果[3]。
        5.2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在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工作是当前施工方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能够帮助施工者深入了解施工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规范自身的施工操作,提升企业安全施工作业水平。在此过程中,精细化管理主张具有明确方向性的管理行为,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施工方应当保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从具体的施工环节、方面出发,全面、详细地向施工人员讲解安全操作细节,使其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安全作业规范和要求,促进其在实际施工中更准确地落实安全防护操作,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助于建筑施工水平的可持续优化。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方借助精细化管理可以规范化管理操作、强化管理团队执行力、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增强建设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施工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化霖.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4):201-202.
        [2]陈升.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2):62-63.
        [3]漆明君.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