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创新路径 肖振华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肖振华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建筑工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即,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使得工民施工建设的实际质量受到直接影响。相关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其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裂缝现象的发生。文章研究的出发点为裂缝的类型,然后分析发生裂缝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整体力学性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也成为工民建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同时,随着超高层、大跨度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特性以及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不仅仅是材料质量、施工工序会造成结构裂缝的出现,温度、湿度、荷载等同样能够导致施工裂缝的发生。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技术人员能够从这些角度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处理措施。
        1常见的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形式
        1.1干湿型裂缝产生原因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干湿型裂缝类型较为常见。干湿型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当混凝土内部结构含有一定水分后,和外部环境不一致,就会产生干湿型裂缝。具体来说,当施工完毕后,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了温差,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使其受力不均,当受到压力的作用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这一类型的裂缝就叫干湿型裂缝。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以外,在施工后也会形成相应的干湿型裂缝,这主要是因为养护不当,在工民建施工完毕后,需要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如果人员不注意养护,那么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不会减少。因为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较封闭,水分储量较大,蒸发速度较慢,再加上后续的养护工作如果不到位,将会出现干湿型裂缝。
        1.2裂缝属于化学型
        出现化学型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自身的原因,它的化学成分非常不稳定,但是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不具备稳定性的真正原因还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在浇筑建筑物构件的时候,工民要在现场对其进行搅拌,由此混凝土的质量被要求得很高,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如果混合比例出现了偏差,会出现化学型裂缝。与干湿型裂缝相比,化学型裂缝大多数都会纵向延伸,因为混凝土比例出现错误,且长时间搅拌的时候,会产生特定的化学离子,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使混凝土结构变得疏松,不仅会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受到影响,还会使工程建筑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1.3荷载裂缝
        此裂缝又称为建筑结构应力裂缝,是由于建筑结构受到荷载作用而形成的,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受力不均匀或者部分受力严重的位置,其裂缝形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多数情况下,能够计算和分析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态:简支梁受力裂缝;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在受压荷载下出现的裂缝形态表现为沿着柱轴呈纵向不均匀分布,中间部位稍微密集;牛腿受力裂缝;大偏心受压柱裂缝;转角阳台裂缝;屋面板张拉裂缝;现浇楼盖裂缝。
        1.4温度裂縫
        此种裂縫是因为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所造成,一般情况下很难以完全控制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预算数据预留部分来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结构温度变形,如果此时又有各种约束的作用,便会形成温度应力,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超过了抗裂强度范围,裂縫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创新路径
        2.1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修复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修复裂缝的表面,当然,只有建筑物的结构并没有因出现裂缝而改变的,以及裂缝不再活动且不漏水的,例如温度型裂缝,才适合运用这种方式。操作的时候利用的办法主要是对出现的裂缝重新涂抹水泥泥浆,之后再在泥浆表面涂抹泥浆来进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以防出现再次腐蚀。与此同时,针对那些密集且深度大的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强度高并且密度高的特殊遮盖材料对裂缝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避免产生二次开裂。
        2.2施工温度因素的有序性调整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有序规避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具体操作时就要对温度因素进行调整。以常见的工民建筑为例,将施工温度因素控制与把握的要点归纳为:(1)针对建筑工程的基本需要,选择与工程建筑相吻合的水泥型号。比如,硅酸盐类水泥等,减少水泥本身多余热量的保存;(2)为防止水泥施工期间出现多余的热量残存问题,施工人员可采用减水剂进行热量辅助性调整;(3)利用其它施工材料进行温度问题的辅助性调节。比如,在水泥型号较大时,采取增加沙石添加比例的方式减缓温度的提高;(4)若工程施工环境处于冬季或者早春时节,施工期间也要注意从内外温度差异的视角上寻求解决裂缝问题的渠道。比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施工区域;或者采取洒水浇筑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区域温度外部辅助性调节等,这些都是可靠的由混凝土材料温度造成的裂缝问题的解决策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区域温度干扰性因素的有效性调控。一方面可实现材料结构的有序性安排,一方面也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裂缝情况进行问题处理,它是一种有序的民工建筑资源管理形式。
        2.3严把材料质量关
        工民建的施工质量离不开材料的质量,为了满足结构稳定性的特点,避免其出现施工裂缝,需要人员严把材料质量关。从材料的购进到材料的使用认真监督,从多个角度入手,可以在材料进场前加大审查力度。因为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民建工程结构质量的基础,人员要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混凝土材料配置中,水泥和水分的比例需要适当,可以选择温度较高的水泥,减少温差裂缝出现的概率;混凝土的配置比例需要人员高度关注,保证混凝土能够承受较强的应力。水泥的加入量和水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避免其配置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工程材料都能够发挥出最佳作用;在施工现场的材料需要摆放整齐,不能乱堆乱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材料需要专门的运输设施进行运输,不能随意输送,要将材料输送到指定位置,避免材料在输送时发生破损。
        2.4合理运用混凝土添加剂,对轻微裂缝进行修补
        目前,混凝土添加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同的混凝土添加剂能够起到控制混凝土水化热等作用,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混凝体结构出现温度不均等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添加剂的添加量,避免对混凝土自身性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我们发现施工过程中会通过采用灌浆法等工艺对裂缝进行修补,并能够达到相对理想的修补效果。但是,在修补之前,需要对裂缝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明确裂缝的产生原因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2.5技艺管理环节的防护操作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状况得到有效防护,也在于施工期间应对技艺操作的系统环节进行综合防护。一方面,现场中包括振捣、夯实等环节,都要注意混凝土应用时的裂缝问题预防;另一方面,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的处理,可通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策略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分析,是当代城市建设技术实践中优化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施工温度因素的有序性调整、针对关键技艺点进行问题调节、技艺管理环节的防护操作,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方式,以期望为工程建设技艺操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启怀,杨宗朝,万勇,等.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J].绿色环保建材,2019(9):150+152.
        [2]严雪军.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62.
        [3]刘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9):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