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72619880119XXXX
摘要:房地产行业热度的居高不下无形中要求我们逐渐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系数,人们对施工质量的监控就变得更为严格。预制构件建筑周期短,非常符合当前城市住房建设需求大的现状。而且,装配式建筑更加节能环保,更符合当代人共同营造更好居住环境的愿望。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空间很大。虽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与技术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预制构件建筑在施工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因素;应对探讨
导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对高质量且安全的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伴随着人口红利的褪去,建筑行业开始面临诸多挑战。为了继续满足大量保障房建设的需要,既要安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又要保证工程质量,我们需要改革原有技术,引进更高效的施工理念和模式,解决建筑企业面临的困难。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引入,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新的风险问题。这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全面分析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预制构件建筑模式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优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传统的建筑模式主要是将各种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经过加工、搅拌、浇筑、砌筑等施工工序,在施工现场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预制构件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个预制构件。本工程部分或全部构件通过标准设计、预加工、制造、运输至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通俗地理解是在施工现场之外,通常都是在一个工厂中,把各种建筑工程中用到的结构构件提前进行制造,在构件制造完成并且通过质量检测以后,把这些制造好的结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来对其进行组装。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装配式建筑由于结构构件是提前预制的,所以现场施工只有构件组装的过程,施工可以更快地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明显的扬尘,符合我国目前提出的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在建筑构件组装过程中,主要采用大型机械设备,与传统的施工模式相比,工作人员只需在下面进行微定位,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施工过程更加安全,而减少用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有利于企业的进步。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众多,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的使用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许多技术还相对不成熟,存在欠缺的现象,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
2装配式建筑模式简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抗震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2014年以来的政策推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预制构件建筑将大量前期需要准备的建筑材料、零部件、配套设备等工作转移到预制构件加工厂,仅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关的组装工作。随着工厂大量的准备工作的完成,施工现场的管理变得更加可控,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噪声和粉尘,有效地保证了安全文明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工厂进行也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保障,不仅减少了浪费也加快了施工进度;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应用也减少了施工现场人员的配置,避免了施工工人的过度集中。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3.1物料问题
物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地基,部分施工人员还是根据自身经验来控制混凝土等物料的比例调配,并未按照设计配置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导致材料的质量有所下降,同时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另外,一些施工人员没有遵循少拌、多拌的原则,造成湿接质量差,灌浆材料配比往往不够严格,后期粗骨烂根严重,严重影响装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2构件问题
构件的连接、堆放以及运输情况共同影响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构件生产厂家经常因操作失误或人为因素而堵塞灌浆口,使其在灌浆时误判断灌浆已满,最终灌浆不足。套管连接容易错位,钢筋与套管的偏差导致钢筋不能插入套管或不情愿插入套管。此时构件连接处存在缺口,给工程质量带来重大隐患。
3.3人员与机械操作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与机械操作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注重获取经济效益,对岗位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对施工人员整体安全意识不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操作、构件运输缺乏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吊装和运输,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章操作,有的人员会随意改变施工,在安装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还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
4对装配式建筑模式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的几点应对措施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把控
针对材料质量及构件质量问题首先应在源头上进行把控,充分调研施工所用材料的性能,对材料加工工厂在前期对接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材料的加工及构件生产阶段应配备相应的监督人员严格把控构件生产的质量,监督人员同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感。对构件原材料到库、半成品加工、模具质量、预留预埋、隐蔽验收等一系列在工厂完成的生产过程进行重点把控,同时做好构件的装卸及运输过程的监管。
4.2注重用电安全和各环节协调与监督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对用电安全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严格根据有关规定敷设电路线路,进一步规范电气操作,为安全用电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紧紧围绕预制构件施工管理的重点,做好协调和监理工作,积极与构件生产厂家协调,深入了解预制构件施工中材料设备的种类、质量和规格从而更好地提高建筑构件的质量。同时配合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还应包括不能避免的设计变更,并与监理单位协调质量验收。此外,企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调节,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在规定范围之内,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其管理效果。
4.3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作为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构件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构件的质量,从而确保构件的质量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还可以防止出现质量缺陷与安全问题。这将对以后预制构件的应用构成一定的威胁。构件生产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注意对制造厂资质的审查,充分了解制造厂的生产能力。在零部件的生产中,主管应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生产工艺规范和工艺的改进,从而提高整个零部件的质量。另外,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管理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还要采取优化的控制,及时的做好构件的检查分析,如果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4.4完善质量监管机制
事实表明很多施工质量问题并非出自于施工人员,甚至与他们毫无关联,而是在设计和生产构件时就已经埋下隐患。更加注重施工质量安全,要从源头抓起,细化责任分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找出问题根源,确定责任人,避免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显而易见,符合建设绿色家园期望的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投入到装配式建筑中来,将科技发展与人民利益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对当代建筑的质量与安全要求,使人民过的更加幸福与舒适,同时带领着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朝着更加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前进。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基本都有法可解,只是需要每个施工参与者都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陈雪倩.对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9(18):131.
[2]刘晨晨.工程总承包方视角下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王冉.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4]张程城.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5]梅彬.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管理[D].武汉工程大学,2018.
[6]杨晨光.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18(18):111,116.
[7]刘永昌,金云灿.新型建造时代下探究装配式建筑工艺发展[J].山西建筑,2018,44(2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