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李晓红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成长,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得到一定的限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落实形成必然的阻碍作用,为改善这一教育局面,我国初中历史教师要从创新教学模式入手,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构建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引言: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历史观塑造及辨别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不可逆性,由于历史史实是已经发生且必然存在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是应注重深度与宽度,而不能存在曲解历史史实。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情境教学法尤为适用,可以将课堂结构重新建构,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环境部分,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萌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感悟历史的魅力,并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
一、开设趣味情境,启蒙学生兴趣
        关于启蒙兴趣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初中生处于情绪逆反的成长期,日常的学习中处于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十分不利。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教师可从启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具备强大的驱动力,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形成自我约束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度。教师可开设趣味式的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融入一些本学科的趣味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播放一段博物馆制作的“会动的文物”的纪录片,在视频中,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利用VR技术让青铜器“活”了起来,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仿佛在VR技术的支持下,脸上逐渐呈现出丰富的表情,甚至还能和其他文物对话,这一形式的视频具有较为浓厚的趣感,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拟人化的形式将固化的青铜器外形赋予灵魂,使其饱含时代性的文化特色。趣味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情绪,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研究其中的历史背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途径。
二、增加历史阅读,促进自主学习
        历史学习与历史文化阅读是不可分割的,相对于传统的较为枯燥的授课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具有创新意义的授课方式,也就是说,在当下时代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自主性较高的学习方式能够具有更深的代入感。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历史书籍进行了解,再开展关于教材中的知识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感受,那么在后续课堂教学的自我讨论环节中,学生所发表的言论也会更具有思想性。历史组的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内开展年级性的读书活动,或是以班级的形式进行小型读书课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局面》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畅读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著作,如《论语》、《孟子》、《商君书》、《列子》、《庄子》等,可摘选其中有趣的部分进行研究,补充自身的文化内涵。其中《庄子》和《孟子》最适合初中生阅读,在初中生所学的知识体系中也有关于这两本书的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补充了浓郁的古典文学知识,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助益作用。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两汉时期有名的“曲赋”,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凤求凰》,记录这些曲赋的名句,如《凤求凰》中的“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增加历史的阅读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问题导入情境,师生共同探究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是具有较为明显的情感代入作用的,学生在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状态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提问中,许多教师会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解答,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这种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导入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提升个人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教师讲解《三国鼎立》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如“你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物吗?”学生会罗列一些自己所知道的人物,然后教师在提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的问题,当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发言之后,教师可综合学生的回答,挑选出学生公认最喜欢的人物,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个人物的片段,将学生带入到“三国”的历史情境中,根据课文的知识内容设置具有假设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选择为哪一位君主效力?为什么?”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认知观念,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小组合作研究,进行深层教学
        所谓深层教学,就是历史课堂的教学要具有深度,学生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仿佛能够感统深受般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情绪,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上判断其行为的认知。从广义方面来讲,教师要通过深层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人分析能力,从狭义方面来讲,小组合作研究的学习模式是提升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从某一个主题延伸而下,扩散为诸个小问题,让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模式,对某一个历史的主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进而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结构,实现思想上的碰撞与接触。学生在小组研究中与教师对话,促进教学相长。如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向学生小组提出如下问题,“孝文帝改革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哪一条?为什么?”、“孝文帝的改革对后世有何影响?”、“北方民族文化的融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这类问题具有较为明显的研究价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从梳理教材知识的角度去细化问题,才能给出全面的答案,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所在。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程进行指导,如一些学习小组可能会在讨论中陷入误区,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得出结论。
结束语: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者更加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历史观念、学习能力、情感素质等等,而并非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等方面事无巨细的背诵下来。历史学科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记忆只是能力考查的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学生的素养深化,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29.
[2]杨娜娜.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学周刊,2020(02):64.
[3]陈典.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54-55.
[4]王治中.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35+237.
[5]戴小杰.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分析[J].才智,2019(17):91.
[6]刘庆.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