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认知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路径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叶军
[导读] 基于情境认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摘要 基于情境认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情感与经验等,以情境创设作为微课的切入点,合理运用微课资源,为初中生创建优良的微课教学情境。本文针对初中微课教学的应用方法,以情境认知作为微课运用的依据,探究如何将微课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结构,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感,打造以学生为核心的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认知;初中数学;微课教学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初中数学微课教学需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应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情境,运用好微课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情境的建立,也是微课教学的关键。所以,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要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以情境创设为立足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主动地将认知、情感和经验融入到课堂中,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教学课堂,促使学生能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现象,内化数学知识。
1加强预习指导,做好情境铺垫 
        不同于传统教学,微课教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新时代下,借助微课教学资源,能实现课堂的延伸,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从课前预习入手,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数学教学内容。课前预习,是将微课融入到导学案中,便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分层次地进行预习课件制作,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并将对应的微课教学视频推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浏览。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群中提出疑难点。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的预习反馈,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为便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结合“蚂蚁找食”制作微课视频,以圆柱体实物制作“蚂蚁找食”视频,让学生分析——圆柱体面上有蚂蚁喜欢的食物,标记为A点,蚂蚁却处于圆柱底面的B点,请问如何才能让蚂蚁以最短路程找到食物?以这个问题作为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测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掌握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个探究问题创设情境,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预习资源,还要做好预习指导,借助问题或是探究任务,为后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导入,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且决定着学生能否第一时间投入到课堂中。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导入环节对其注意力集中作用较大,好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教师要提升导入的有效性,以微课辅助课堂导入,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伊始,就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一方面,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旧知识,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导入情境,引进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亦或者以生活化的情境,展开新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配合教师的导入方式,教师需制作对应的微课视频,在导入环节中播放微课内容,从而以旧知识的引入导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亦或者是结合生活现象使得学生第一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完成新课的顺利导入[2]。例如,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此章节的内容,是要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以往的三视图教学,制作微课视频,使得学生能结合旧知识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特点,认识到实物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此外,播放微课视频时,基于足球、钉子、课本等实物,教师可以讲解实物中的抽象几何图形,对应圆形、圆锥、长方形等,加深学生对实物和几何图形之间的认识。
3构建数学模型,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便于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搭建数学框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情景等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微课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不足以及概念内容不清等问题,运用动画、视频等引导学生热呢是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先展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分割法将多边形切割成多个三角形,启发学生发现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结合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推到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直观形象[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开展,从情境认知角度来看,教师要在微课教学中调动学生认知、情感与思想等,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数学中,要合理地设计微课教学情境,以发挥微课视频的价值,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思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140-141.
[2]阮征.浅谈数学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6):123-125.
[3]顾金峰.情境认知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4(34):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