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数学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而且还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而课前预习既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能方便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精准预习演练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帮助教师精准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不仅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而课前预习不但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十分必要。教师应当对相关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精准预习教学演练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应对该方法予以重视,将其有效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1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知识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需要用到的最重要的材料是数学教材,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数学教材,可见数学教材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还是对于教师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前接受教材中的新知识。然而教材内容的每部分知识都有基础、重点与难点之分,编者或者老师所判断的基础、重点与难点的知识,却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中遇到的难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故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知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主学习和找到真正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提问发言,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合作,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合作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最终整理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在教材中做好相应的标注,再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同探讨。例如,教师让学生对《二次根式》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让他们重点关注其中的思考题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合作交流、整理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前预习更加精准。
2合理设计数学预习作业
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经不起诱惑,有时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前预习视为不重要的学习任务并对此敷衍了事。教师应当将教学预习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结合,在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时设置一些探究性和应用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钻研,要求他们在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再与同学一起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增强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探索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养。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精准地提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使学生既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又能熟悉新知识,并能够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时,要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有一定层次差异的题目,不能只设计统一难度的题目,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布置《不等式的性质》的课堂预习任务时,教师应提倡学生先研读教材并熟记不等式的性质,再完成教师为他们设计的预习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熟悉教材内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的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层次性,若学生能全做对,说明他们的预习效果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加深难度;若学生错了部分题目,则教师需要对这些错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在课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重点讲解,这样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3优化设计课前预习形式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往往只是阅读教材内容。认真预习的学生可能还会认真地对其中的思考题进行思考,但是这样的课堂预习仍不够高效。为此,教师需要优化设计课前预习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会他们如何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知识,鼓励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预习,以免他们对课前预习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方法,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让他们在预习中收获颇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预习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笔记式预习,让学生准备一本课前预习的笔记本,在里面记录重点和难点,每个记录下来的知识点之间要留适当的空白,待老师上课帮助学生们解决疑惑后,将自己的见解写在空白处,记录完重点和难点后,学生可以稍微写一写自己的预习心得,对知识结构提纲进行总结,比如,在预习《一次函数》之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列举四大板块:①知识结构②知识要点③我的困惑④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预习方式,学生可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上将自己有限的注意力集中于重要的问题讲解上,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用彩色水笔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勾画,规定什么样的知识点用什么样颜色的水笔勾画,在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旁边标注自己的困惑之处,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能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知识,提升他们的教材阅读能力,合理设计数学预习作业,充分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优化设计课前预习形式,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高效。然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力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戴莉.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06)
[2] 王树山.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作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2)
[3] 谢小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精细预习策略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16(17)
[4] 魏媛媛.学生课前预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