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焦文月
[导读]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
        摘要: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不同,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不能充分适应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育指导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适应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逐步学习,从而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1在分层教学中详细规划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站到核心素养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学生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向更深层次的知识探索,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他们掌握平行四边形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他们更深层次地探究平行四边形,如哪些因素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有所影响,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平行四边的周长等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不同的学习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基础上有良好的提升,充分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进而构建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2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对教学环节进行分层
        小学教师要对数学课程的理念、性质等多层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创新和调整数学课程,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确保每一层次的数学内容能够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进而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并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上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层次较深的问题引导其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通过浅显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分层。第一阶段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概念的讲解,例题的说明,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提出简单的例题变形问题;第二阶段则要包括深度问题的研究和复杂问题的展现,以此来丰富课堂练习,给出拓展题目和思考题目,让学生来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讲授不同的知识,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能掌握即可,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3在核心素养下设计合理的分层教学问题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了不同。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个同学,针对一些复杂的数学课程,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先设定一些有助于每一位同学回答的简单问题,以便能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们在不运用计算机的情况下进行自主运算,如“936÷31=?”。由于学生的运算差异,他们会有许多不同的结果。这时,学生们就会对教师的提问感到困惑。这时候,教师便可再次提出问题,即“930÷31=?”。学生们能很快得出答案30。这样一来,教师可进一步提出“6÷31=?”的问题。学生们学过除法中的余数,会表示除不开,从而得出余数为6的答案。教师通过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得出最终的答案。可见,教师通过分层教学问题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找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运算中简便的运算方法。
        4兵带兵,科学分配小组,引导学生互助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在分配小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学生与思维比较跳跃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小组学生互补互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同时,小组同学还可以互相监督,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自制力,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以“平形四边形和梯形”为例,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还要学习画高。这一课的难点是画高,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之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画高的时候可要求学生先找到底,然后画出相应的高,但是有时需要延长边长,然后高。学生在小组学习时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找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帮助自己,学习优秀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教师通过科学划分小组,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及时得到帮助,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吸收优秀思路,最后可以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5结束语:
        小学数学分层教育要求教师承认差距,并努力为每名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最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上去。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进步。分层教学这种核心素养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00(004):P.49-50.
        [2]张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如何实现差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4):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