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社会所接受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较为深奥,令很多小学生感到畏惧。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提问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是现下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当中对于课堂提问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课堂提问的内容必须要具有足够的目的性、要具有创新性,要达到通过课堂提问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以问促学;小学数学;提问教学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高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这个教育观点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观点而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提问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途径,因此,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学者投入到了对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模式的研究当中。
一、确保提问问题的科学性
小学数学提问并不是盲目的,不能问的“随随便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提问,应当首先确保提问的科学性。在进行提问之前,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提出的问题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也才能够在提问时更好地掌握提问的难度和提问的针对性[1]。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给予必要的关注,通过提问促进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养成,不断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余数除法”相关的问题,当被除数的具体数值不清楚的时候,向学生提问:这道题中,余数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呢?就像( )÷( )=7……( )这样。数学教师通过设置这一类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应当积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注重不同提问方式之间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的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被提问中学到更多地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对不同章节、不同年级的数学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联系,确保能够在学习心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分解组合,将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再分别向学生进行提问,这样能够确保提问的针对性,增强提问的效果。最后,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比较提问法,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增强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长方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有哪些立体可以近似的被认为是长方体呢?通过对分合法的使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果的提升,最大限度的提升提问的效果。
三、掌握提问时机的准确性
对于提问时机的掌握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活”,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认真综合分析教学过程,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促进自身提问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提问的时机进行准确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提问,从而创造出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某一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进行提问,从而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最后,如果在正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之后,学生仍然存在着疑问,那么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再进行提问,从而有效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加彻底的解决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遇到的疑问,促进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提升[2]。
此外,在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在细致的观察与剖析之后,还要有依据地敢于进行猜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能对提问一些超出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这时候学生也就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或许这样做会比直接放弃更好。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提问式教学,对于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提问教学中,教师需要确保提问得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提问时机的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柏海.以问促学,开展互动式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51.
[2]吴从威.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