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黄清玲
[导读]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学生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等领域的良好教育
        摘要: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学生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等领域的良好教育,因为这种素养是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一生的宝贵财富。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在众多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既能够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进行学习上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融合意识,将优秀文化贯穿学习历程中的每一个角落。在数学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培植,是对于学生在思想层面的提升,在加强逻辑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也具有一种深化意义。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数学教学;课堂渗透
        引言
        传统文化的渗透属于文科层面上的教育,数学本身有是理性科学方面的研究,二者之间看似没有存在必然性的关系。但是当我们深究其中的奥义,会发现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集中华民族这么多年以来的发展历程的思想和价值观结晶,是我们应用永远学习和弘扬的伟大精神思想,也是推进我国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源头”。而数学是我国各阶段学生都必学的一个科目,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历程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其中数学家刻苦钻研和数学创新发展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能够给学生带来重要的精神激励和前进动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被众多教师放置在日常教学的核心位置。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仅在于题目做的正确与否,也不局限于学生的成绩状况,而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的思维和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传统文化表面看似与数学教育没有必然关系,但是从深层来看,给学生灌输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去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涵,能够应用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终身受用的品质[1]。
        (二)有利于将人文思想与逻辑探究融会贯通,进行相互促进
        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培育属于人文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作为一个品格健全,具备人文体验和表达能力的人才。数学学习也不只是和一堆没有情感的数字打交道,在数学中也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学生在练习题目时也需要去运用自己的人文知识理解题目的要求,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把握题目的重点考察知识。因此,从这种层面上来说,传统文化教育与数学学习实质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渗透和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历史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的运用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实施路径
        (一)学习著名数学家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上曾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以其自身优秀的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向他们看齐,投入到数学专业探究中,为我国数学领域的进步带来了很多巨大的贡献。古代数学家有祖冲之、苏步青等人,近代数学家有华罗庚、陈景润等优秀的数学专家等。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杰出的贡献要数对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在前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次的推算和刻苦的钻研,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如果采取前人“割圆术”的方法进行计算,需要计算圆内16384边形,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证明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身上所具备的钻研精神。这种优秀的文化精神是值得当代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乘法”中,计算“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要运用到乘法计算,学生在面对这种较难的数学题目,首先不应该想到放弃,而是进行探究,逐步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开展课题探究活动,给学生植入探究精神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带领他们展开相应的数学课堂探究活动,在题目练习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的逻辑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实质上,探究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从古到今有很多的科学家都是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探究精神才使得各个领域实现的巨大的发展。数学家苏步青为中华民族求新生,从文学转向了数学研究,并且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信念,几年内演算了上万道的数学题目,为国争光的想法一直驱使着他不断深入探究,形成了宝贵的探究精神。在学习北师大五年级课本“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要对题目形成理解,再跟随题目要求进行过程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方程计算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一种探究的信念才能够真正把数学学好[2]。
        (三)利用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数学课堂引入和导学
        为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植入进行课堂开端引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递礼让他人的文化精神,然后在根据故事中的“梨”进行数学教案的编辑,如在“分一分与除法”中以梨举例子,“现在有6个梨,要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用文化故事中的物体之间进行题目引入,既能够让学生对于文化故事产生记忆,也能够对于数学教学形成深刻印象。
        三、结束语
        通过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融合,既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能够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始终能够具备优秀的文化精神,形成传统文化品质,并将其运用在学习中。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同理心,在众多数学家的影响下培养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俊.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究[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0.
[2]谢松柏. 挖掘传统文化 树立民族自信——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讨[J]. 科普童话, 2019, 000(018):P.15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