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余风珍
[导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学生整体有大致的了解,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学生整体有大致的了解,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数学基础等,从而逐步完善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科素养。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1 从形到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需要重点地把教材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把生活经验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融入生活材料,学生学习起来相对的容易,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生活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既获得了知识也解决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学习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贴近生活,获得经验,在无形中拓展了思维能力,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逻辑分析能力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在乘法公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主动地理解乘法公式,教师可充分依靠学生剪纸操作能力,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用后面的图形验证公式,提前用来探索乘法公式。对学生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拼图形。这样通过图形剪拼面积的不变性,很容易推导出平方差公式。然后再用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来验证平方差公式。这样从图形直观到动手实践再到数理的推理验证,由形到数、由浅到深的方式层层推进,既构建了轻松、自主的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掌握新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又如:在《特殊三角形》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动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折叠问题和动点问题。如在三角形ABC中,∠C=90°,AC=3,BC=4,折叠△ABC,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1)求CD的长;(2)延长ED交AC延长线于点F,求CF的长。采取由浅到深的方式层层推进,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2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勇于自主探索或挑战陌生的数学知识及问题。由于每位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或消化新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配合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此外,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并对未知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获得充足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当然,在讨论学习中,组内成员也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或遇到探索僵局,这时,教师需要对该小组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困境,解决矛盾或冲突,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探究问题:采用猜想或度量的方式,探讨分析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一条弧对应着一个圆心角,一条弧却有无数个圆周角,那么圆心角和圆周角,从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划分类别;怎样推理并证明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学生首先独立思考问题,将其对三个问题的想法记录下来,并与同组同学进行探讨。最后,各小组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凸显出来,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主学习能力。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成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3 开展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思维敏锐,反应积极,善于思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但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存在不勤于动手、不善于思考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分层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办法。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层,有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的知识、变式类型知识、思维拓展知识。其次,课堂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顺利完成自身目标的同时挑战更高的目标。最后,课外作业布置也采用A、B两类作业,A类是必须完成的基础作业,面对全体学生,B类是选做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做,并对完成较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这样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深入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学好初中数学课程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娟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71.
        [2]郎春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