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血液。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其中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意蕴丰富,境界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单是典籍的语言风格,就足为后世的模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从小学起始年级就应该进行有意识地训练,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让国学经典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内心,调亮文化底色。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积累 方法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人们意识到了重拾国学,重振国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中基础的启蒙阶段,孩子空白的言语世界犹如麦田,驱除“杂草”最佳的办法便是种满“庄稼”。国学大师牟宗山说:“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使用的部编语文中的古诗文篇目明显增加:整个小学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增幅达80%左右。由此可见国学经典诵读的迫切性。儿歌童谣、诗词名言、成语韵文这些国学经典,该如何走进我们的低年级的课堂?如何在沐浴经典的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笔者主要对低年级国学经典的诵读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
1、晨间诵读 积少成多
每次语文早读安排10分钟左右的诵读经典。内容是比较适合低年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还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古诗。这些诵读内容,不需要做过多讲解,主要进行背诵积累。一年级可以从《日有所诵》入手,有童谣、儿歌,每周五有一首小诗。一年级学拼音时,在语文园地二中已经开始渗透押韵了,“他、打、马、画”这几个字与韵母“a”相连,并提示“我还会说:妈、爸、花……”。所以我们在诵读儿歌、古诗、对韵歌时,引导孩子们找一找,押的什么韵,对学生的体悟朗诵、甚至创作都有积极的作用。诵读方式也可以从老师领读,优秀学生领读,到全员轮流领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并获得成就感,更加热爱经典诵读。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朗朗诵读声。
2、课前积累 循序渐进
每堂语文课之前,进行3-5分钟的常规积累。内容可以根据当天学习的课文来定,可以是相关的成语,也可以是相关的一句诗词。一年级时,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说一说,老师再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进行积累,这一阶段可能老师给予的比较多,但是没有关系,这事一个扶的过程。
到了二年级,我们可以单元整体思考,比如部编版二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与春天有关,那老师可以围绕“形容春天的成语”“描写春天的诗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联想,很快积累了10个成语“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古诗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然后两周内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积累。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事先进行搜集资料,老师组织一起交流,确定内容后积累。这一阶段是半扶半放的过程。
比如二下第七单元都是与动物有关的课文,老师这样帮助学生积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10个,古诗名句5个并按学习小组交流整合,形成小组积累内容。单元导读课时,组织学生组际交流,相互完善,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对照本组内容,相同的打钩,不同的补充,最终形成全班共同积累的内容。
然后用一周时间进行记忆积累。其余时间积累其他内容。这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虚席探究、积累的过程,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古诗小课 简单高效
在本校,每周有一节校本小课,时间是20分钟。怎样利用这二十分钟呢?
我们会根据学校编辑的校本教材《童声古韵》进行学习。由于古诗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课本上配有本校学生绘制的插图,学生图文对照,老师稍作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效率更高。
对于一些优秀诗文,互联网上有许多的优质资源,老师提前进行筛选,课堂上有效利用。比如有的诗文会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绎,吸引学生眼球,加深理解。有的古诗新唱,曲风活泼,孩子们在学唱的基础上就进行了积累,而且兴趣更浓。
4、碎片时间 加深记忆
众所周知,孩子的记忆能力很强,但是遗忘规律又告诉我们,没有及时有效的复习,记忆的东西很快会被遗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加深这些记忆。
每周诵读的这些国学经典,需要不断地唤起,不断地加深记忆。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每堂课预备铃响,可以利用三分钟时间,进行积累背诵,由小干部说诗题,学生齐声背诵;在放学整队时,可以进行韵文、成语的接龙的小游戏,既能防止学生打闹,又能让这些经典的内容深深刻入孩子脑海。
5、午间微课 展示天地
学生每天都在积累,在输入,他们也需要释放,要输出。所以,每周可以利用一节午间微课,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内容可以由学生来定,提前一周公布主题,敲定主持人。
内容之一是讲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三字经》故事、《弟子规》和《千字文》故事等,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演讲能力。
内容之二是唱经典。《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学生可以用熟悉的曲调,代入古诗的内容,也可以用我们常州吟诵的曲调,进行低吟浅唱,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内容之三是画经典。给熟悉的三字经故事,或者是一些古诗画插图,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画连环画,这也是学生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在午间微课中,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学生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内容之四是演经典。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心理需求。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表演能内化学生学习的所得。当学生把国学精髓用“读、唱、讲”等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就如音乐般流入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6、课余玩伴 诗意飞扬
玩伴团活动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根据区域或者自己的爱好组成玩伴团,又是游戏伙伴,还可以是学习小组。大家在休息日进行一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所以,一些对国学感兴趣的孩子组成玩伴团,有时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或者《经典咏流传》,有时做一些有关的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表演、比划猜成语、诗句)。有时也会一起进行有关诗词、成语故事等的小报、插画、连环画的创作。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无法出门,有的玩伴团在线上玩起了飞花令游戏,真是有趣又烧脑,让我们的国学经典焕发新的生机。
小学语文是孩子的启蒙之门,在这样关键的时期里加入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们见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还能提升他们的国学素养。我们在低年级尝试多种方法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积累、展示,在活学活用中形成赏国学、学国学,树国风、展国资的良好风气,为孩子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亮的国学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