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李慧宇
[导读] 今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开设网络直播课程逐年增多。
        内容摘要:今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开设网络直播课程逐年增多。在直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网络直播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特点,提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及思路,并期待本研究成果能在结束后,逐步运用到教师的常态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去。
        关键词:网络直播课程;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各种直播教学平台的推广,为数不少的院校开出了一些专业课类别的网络直播课程。在此过程中,有许多任课教师虽然从教10余年,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开设网络直播课程还是第一次尝试。他们积极学习使用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的使用方法,顺利开出网络直播课程。笔者在开课过程中,发现一些网络直播课程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无法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听课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方式,在网络教学直播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评价课程主要是通过与学生一同进入直播间听课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能实现面对面授课般的直接交流,因此教师及课程评价人员同样很难把握所有学生听课的真实状态。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虽然能给出一些学生听课的数据,但大多数的数据归根结底只能反映出学生在线时长,一些课程通过直播平台表现出的出勤率很高,但由于课程持续时间长,仅凭出勤率及在线时长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听课状态及知识掌握情况。
        2、针对只用声音的讲解,无法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
        为确保网络的流畅性,大多数教师在直播过程中采用不出画面只有声音的方式。而其中大多数教师又自然而然地把传统课堂上讲解的语速和声音高低节奏,习惯性的运用到网络直播课堂中,而缺少传统课堂教师讲解中表情及肢体语言的演绎配合,加之网络授课又受到教学环境、数据传输速度、屏幕的辨率、声音失真等条件的限制,同时,教师不能及时通过观察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的反馈,这些因素无疑都是对网络教学效果的挑战。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在评价教师网课教学效果时仍采用原有的评价条件来要求和打分,无疑是缺少客观公平性的。因此需要找寻适用于网络教学评价的新方法。
        3、直播中出现网络延迟或中断导致课程教学不完整、不流畅时难以客观评价
   目前直播的主流平台基本上在运行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出现了网络延迟、卡顿等现象,有些严重的卡顿导致网络崩溃,甚至直接中断了直播。出现这种情况,教学管理人员该怎样对教师的直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采取教学管理人员用预先设置好的教学质量评价表逐项为任课教师打分的方式。现阶段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对教师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打破传统的打分表形式,根据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是否有效解决直播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核心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1、增强网络课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针对教师仅凭直播平台提供的出勤率及在线时长很难掌握学生真实听课状态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加强网课的互动环节:
        (1)课前签到、课中不定时签到、课程结束的签退。


        (2)课程进行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打字回答问题等有效互动。
        (3)不定时提问和连线。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教师通过上述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动态,同时保留每个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数据为直播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提供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2、教师提前进入直播间,勤与学生沟通实时调整语速及音量
        一般情况下,网络上因缺少传统课堂教师讲解中表情及肢体语言的演绎配合,教师应适当减慢语速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授课过程中需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选择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能接受的语速和音量,并根据不同直播课堂采取不同的方法以适应多种情况。
        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网络直播的特点和学生对直播课程的认知特点,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可调整评价方式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检查线上教学是否与本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
        (2)教师是否能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完整。
        (4)作业及教师答疑等内容是否完整。
        3、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针对直播中出现网络延迟或中断导致课程教学不完整,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预案主要包含:
        (1)网络延迟的处理方法。
        (2)网络在中断后课程教学如何开展。
        对于出现直播异常情况的课程,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结合该教师课程的应急预案中,是否包含如下核心内容:
        (1)是否已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如发生网络卡顿时,是否有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
        (24)是否提前通知学生如出现网络中断,立即让学生自觉进入辅助教学平台通过其他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教学手段信息化逐步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融合,将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对网络直播课程的评价也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灿军.网络直播课堂在互联网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2):258-260.
[2]王丽娜,黄秋生,赵颖,江毅.直播课: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新趋势[J].数字教育,2018,4(01):50-54.
[3]吴鹏泽.网络直播课堂应用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7(07):41-43.
[4]吴鹏泽,杨琳.网络直播课堂存在问题及初步解决思路[J].教育信息技术,2006(08):24-27.
作者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李慧宇    邮编:325006
【作者简介】李慧宇、女、1981年9月、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汉、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