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来取代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规范设备故障报修的流程,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根据软件工程思想及原理,运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从需求角度详细研究与分析了高职院校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数据,建立了业务流程图、包图、用例图、用例描述、类图等模型,分析出了数据库表的详细结构。
关键词: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高职院校是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拥有量较大的单位,是进行教学及办公活动的重要载体。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故障。在传统故障报修方式中,多采用手工填单、电话或口头方式进行报修,随意性较大,且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易导致信息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遗漏或反复处理,很浪费运维人力资源,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为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信息化提供了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一套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系统来取代现有的通过人工进行管理的模式,能极大程度地规范现行的管理方式,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促进高职院校的网络化管理。
二、业务分析
1、以目前高职院校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情况来看,传统人工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有些教职工设备出现了故障,需要维修处理,经常是打报修电话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可能在忙,恍惚一下就把报修信息给漏登了,造成未及时维修甚至漏修,对教职工的正常教学与办公产生了一定影响。
(2)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教职工设备出现故障,但手头事务比较急,就会同时将报修信息传达给多名维修人员,但可能维修人员当时未处一地,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形成重复报修,这样会导致多名维修人员往返于同一个地方,造成了维修人员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3)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故障报修的不规范,可能教职工将问题故障直接报给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又来通知下边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可能又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耽搁了时间不说,还有可能因二次转述导致信息不准确,最终与维修结果不符而反复折腾。
2、业务人员分析:(1)教职工:在原有业务流程分析中,教职工将发生故障的信息设备进行报修。(2)维修人员:在原有业务流程分析中,维修人员对报修的信息设备进行核实登记,对维修单进行诊断分析,填写处理方案,之后按照方案进行维修处理,最后将维修结果告知教职工用户。
3、原故障报修管理业务流程
故障报修管理业务流程图是教职工把故障设备进行报修和维修人员进行登记报修的业务流程图。如果教职工使用的信息设备出现故障,首先教职工需先到信息中心或者教职工通过电话报修方式告知信息中心的维修人员,然后领取维修单,在维修单上填写设备出现的故障症状及现象,交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对报修信息核实后进行登记。
4、故障报修管理流程优化业务流程
故障报修管理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图让教职工可以很方便地在系统中报修故障,并且无需手工填写维修单,避免了上门领取维修单和手工填写维修单的麻烦,系统中许多环节都能够自动检测判定,自动补全信息,节省了人工审核校验的环节,节约了不少时间,同时教职工能很快捷地选择需要报修的信息设备,比原有的故障报修管理业务流程更快捷、直观且数据更准确。
填报设备故障报修信息的约束条件:须通过教职工用户帐户登录系统,在系统读取设备基础信息之后,然后才能选择要进行报修的设备,填报设备故障信息。
查看不完整原因的约束条件:须在系统校验报修内容不完整之后。核实报修信息的约束条件:须由维修人员进行核实,确定是否通过。维修人员签章与落款的约束条件:须在维修人员填报核实通过意见并进行登记之后。提交核实未通过的维修单的约束条件:须在维修人员填报核实未通过原因及意见之后,且必须提交给教职工。提交已登记的维修单的约束条件:须在维修人员填报核实通过意见并进行登记之后,将报修信息保存至系统。
优化后的业务流程与优化前的流程相比,不但减少了在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客观人为因素,而且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保障了工作的质量。
三、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描述了待开发的软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定义了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通过这些功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业务需要。
1、用户角色分析
.png)
2、故障报修管理用例
用例图是展示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型,通常包括用例包含关系、参与者、扩展关系。
3、故障报修管理包图
故障报修管理包图让教职工可使用故障报修的功能;让维修人员可使用报修登记的功能。所以,故障报修管理包图分为故障填报管理、登记报修管理两个子包。故障填报管理子包又分为设备故障信息填报、报修信息修改、维修单提交和维修单导出;登记报修管理子包又分为核实意见填报、维修单提交和维修单导出。
四、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在完成业务和实现软件功能时所需要的数据。
1、功能数据分析:故障报修管理缩略类图
教职工、维修人员通过登录系统进入各自管理界面相应进行“设备故障信息填报”、“维修单导出”、“报修信息修改”、“维修单提交”、“核实意见填报”,“故障报修管理”涉及“报修信息”,因此依赖于该实体类。
2、数据库表
(1)设备信息:用于记录设备基本信息。设备ID是维修单信息表的主键,它是该表的唯一标识。
(2)报修信息:用于记录报修基本信息。报修ID是报修信息表的主键,它是该表的唯一标识。设备信息表的设备ID是报修信息表的外键。
五、总结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正逐渐被认可,社会的期望和国家的重视加快了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成为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利用信息设备故障报修管理系统来取代现有的通过人工进行管理的模式,避免了人员的随意性而导致的信息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遗漏或反复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教职工发现故障问题时,可直观、准确地在系统中填报设备故障信息,随即提交至信息中心,维修人员在收到提示信息后,登录系统报修信息一目了然,并可合理分配维修人员进行快速诊断处理,并在维修完成后及时反馈维修结果,从报修到维修完毕形成规范快捷的流程。该系统极大程度地规范了现行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有实现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黎明.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故障维护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7
[2]周贤恩.学校计算机设备网上报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李南.宜春学院机房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4]张建华.计算机设备故障报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