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在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开始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分层教学思想是因材施教思想的最佳体现,在本文中笔者就网络作业分层设计及分类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网络作业;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在信息化背景下,把网络技术广泛的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层设计网络作业并分类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实现进步。
一、做好各项分层工作
1.学生分层
我们在执教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强化沟通学生,对学生学习实际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然后综合衡量划分学生的层次。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学习地理知识积极向较高。第二层次的学生成绩一般,但是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基础知识较弱。第三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地理基础都较差。完成分组后,然后根据执教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
2.作业分层
要想更好的推进网络作业分层设计,我们必须对作业的量、度和形式加以考虑。形式就是作业的方式,可以通过单选题、填空题等形式组成,借此把学生的兴趣满足;量就是作业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对作业数量进行很好的设置。所谓的度指的是作业的难度,需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形式,借此实现更好的效果。
3.分类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分层评价,对作业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作业的分层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评价。评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具有分类思想,把一类学生划分为同类,进行更好的评价。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及时的进行总结反思,有效的调整各个环节,借此更好的进行分类评价。
二、分层设计
1.作业难度分层
由于理解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传统作业设计之中一般依托中上游学生为基础,这就把大部分的学生忽视了。很好的分层学生需要对学生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则给与相匹配的难度,对学生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以把中等难度的题目给予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把比较基础性的知识给予他们,对他们进行考察。
2.作业数量分层
就现实情况来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比较喜欢题海战术,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但是并不是作业越多越好,也不是经过题海战术学生就会提升成绩。事实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是不同的,尤其是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差异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具备因材施教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数量。
3.作业目标分层
由于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不同的层次。明确教学层次之后,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对网络作业进行布置。比如我们在执教《水圈与水循环》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分层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需要其对水循环的过程、意义等充分的了解;在水循环原理的帮助下,了解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通过知识的学习具备节水意识和思想。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主要要求他们对水循环的环节、过程予以了解,和实例相结合,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加以了解;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认识到必须节约水资源。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学习,对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加以熟悉,了解其地理意义,能够自发的节约水资源。
三、分类评价
事实上分类评价也就意味着分层评价,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该从严评价,不仅要让他们在作业上比质量和速度,还因该进一步规范化。对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我们应该对他们给予相应的管理,让他们继续挑战,争取早日步入上一层次学生行列,比如可以使用很不错,超出老师的想象,fighting!等。对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鼓励,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比如老师相信你,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你努力,终究会获得成功。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具备信息化思想和思维,借助信息化的作用开展更好的学习行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分层设计地理网络作业和分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分层教育思想,科学的学生、作业的层次,有效的评价学生,借此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普布扎西.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J].西藏教育,2012(10):31.
[2]赵连明.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新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6):44-45.
[3]林小鸟,王宝剑,熊莹莹.试论新课程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作业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