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
二、创造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严肃呆板的说教,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时,最容易接受或创设出新的不可预想的事物,为此课堂搞活了,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怎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要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方式、手段、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朝朝暮暮,使学生无所适从;其三,是多与学生接触,培养亲近感,消除心理障碍,学生主动配合,从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其四,鼓励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也应该鼓励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便解决疑难.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变换另一种教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
三、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四、重视掌握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比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圆时,先布置学生画出几个任意大小的圆,量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关系,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每一章初时,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出看到的,并提出问题,这样学生颇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低年级教学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能繁杂,层次要清晰,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应该注意正确熟练使用多媒体,比如,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把握好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中,将其与整数混合运算相联系,进行新旧知识的转换。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中呢?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定义,公式或定理,虽然他们都记住了结论,但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样得来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不能分清内涵和外延,因而看不出结论的实质,只能生搬硬套,在应用中漏洞百出。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定理的本质,会分析定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总之,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