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建设的需求下,各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不断的出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建筑模式,它的出现有效减少了建筑施工所用的时间,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引入的时间还比较短,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给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为了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合格程度,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施工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障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障碍
一、装配式建筑特征分析
1、设计多样化
常规化住宅楼设计目前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主要是因为这些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从而导致开间较小、分隔众多,无法实现对房间的合理划分。而装配式建筑的灵活性较强,可对房间进行随意分割,从而可更好的满足住户需求。
2、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的很多结构都是在工厂中统一生产完成,以外墙板为例,它主要是在工厂中用模具制造成,之后通过烘烤、喷涂等工艺,使外墙板更加出色和美观。传统钢门窗、木窗很难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塑钢门窗应运而生,在对这种门窗进行生产制造时,都是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各种机械设备配合之下生产出各种连接件。另外,很多室内材料也可以在工厂中进行制造,具体如涂料、石膏板等等,且在生产中可对材料的隔声性能、保温性能、防火性能等进行随意调整。
3、功能现代化
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效果显著,将保温层设置在外墙,能够在寒冷冬季减少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同时也能在炎热夏季节约空调能源。此外,装配式建筑隔声效果优良,由于设置了保温层,因此使得外墙具备了良好的吸声功能,且门窗和墙体之间的缝隙较小,可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噪音,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建筑材料都具有防火性能,不易燃,因此发生建筑火灾的概率也比较低。
二、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企业中的障碍
1、装配式建筑缺乏一个系统的流程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使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施工流程,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混乱的情况。传统的建筑模式虽然工序众多,但是由于施工流程比较完善,在开展的过程中显得井然有序,这一点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没有得到体现。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构件都是在施工现场之外制造的,所以,在制造完成以后到实际的装配完成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完成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才能保证建筑构件不会受到损坏。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很多的建筑构件从制造、存放到运输、装配都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构件很容易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合格程度,比如墙板角的破损、钢筋的腐蚀等等,这些构件的不合格会引发很多的质量问题,使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受力发生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引发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所以,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
2、缺乏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包含了许多的工作内容,装配式建筑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所精简,但是实际上工程量还是很大,必须要依托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如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准备工作不完善的话,很有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所以准备工作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必须要具备的重要工作。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在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缺乏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有根据企业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中的各项计划包括资金分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这样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顺利进行,还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出现停工、窝工等不良现象,对于建筑企业非常的不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许多企业都没有在现场安置足够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中必须要用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另外对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种结构构件如果不能及时的运送到位,也会对施工产生影响。
三、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企业管理对策
1、审慎考虑合同条件
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是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出发点,但据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地调研了解来看,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一个标准层的施工工期较传统现浇结构要长4天左右,特别是首层施工时,若资源等组织不力或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层施工时间可达一个月之久。这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报价或商务谈判的时候充分考虑工期延长对成本的不利影响,例如导致的塔吊等机械租赁设备、外架钢管、支模架、方钢等周转材租赁费用的增加。同时因工期延长导致的管理费的增加也需要充分考虑。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因部分构件重量较大,对塔吊的吊重要求较高,一般需选用6系或7系塔吊,这也将导致塔吊租赁费用的增加。目前PC构件生产行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能低下等问题,生产厂家数量少且产能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水平。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定价能力不足,容易被构件生产厂家主导。
根据调研发现,各PC构件生产厂普遍要求施工单位预交20%的定金,而且只要构件生产出来,厂家就需要收取货款,这也很大程度造成了施工单位资金成本的增加。这些都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谈判或投标报价时予以充分考虑。
2、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
为减小后期施工难度,增强场地布置的合理性,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有利条件,前期策划时,应着重考虑如下几点:1、加强与业主及设计院沟通,尽量要求业主和设计院选取施工道路边的栋号作为PC栋号,方便PC构件卸货时直接吊运,避免二次转运,同时,也避免了PC构件车上车库顶板,从而减少回顶费用,减少顶板开裂渗漏隐患。2、加强与业主沟通,确保各栋号按施工要求进行场地移交,避免因现场道路及堆场受限,导致PC栋号无法施工或施工难度增大;3、充分考虑PC构件场内运输,合理布置施工道路,形成环形道路。因PC构件运输车长为16-18米,转弯半径宜大于10米,路宽不宜小于6m,方能确保通行顺畅。4、为确保施工进度,每栋单体必须设有专用构件堆场,构件堆场应具备囤积一层构件的能力。5、必须根据单体构件重量(含吊索吊具),以单个最大重量确定塔吊选型及布置数量。(必要时可对构件进行拆分,减少塔吊租赁成本)。
3、与设计深入沟通,减少图纸错误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兴工艺,目前设计人才紧缺且设计水平不高,图纸设计质量较差,需要我们深入与设计进行沟通,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加强与水、电、暖通等图纸的比对,防止预制构件内预埋件遗漏或错埋等。其次,施工中的预留洞口(放线洞、泵管洞等),需要我们提前与设计沟通,在PC深化阶段在图纸上进行标识,防止厂家生产时漏设增加后期施工难度。最后,综合对存在竖向受力预制构件的工地的考察以及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发现,在考虑塔吊附墙时,塔吊附墙应优先选择现浇结构上,若附着在预制结构上时,须提前在墙板上布设预留孔,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后实施。
4、与设计密切联系,确保方案最优
为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凡是涉及到PC构件预留预埋的相关专项方案,均需要我们进行深化设计,涉及到结构受力的需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受力复核后方可实施。例如,斜拉钢丝绳锚环、连墙件等(避免边梁为预制梁时锚环锚固深度不够),因根据排版反映在PC构件详图,假如涉及预制墙板,尚应将工字钢洞口位置等反映在PC构件详图。
5、资源多方面考察,优中择优
装配式建筑是近年兴起,下游劳务及构件生产厂家等资源比较稀缺,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这两个分包单位的好坏又密切关系到项目的成败。项目应根据所在区域,严格按公司制度,发动项目团队成员,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去挖掘周边做的好的同类项目,深入项目去了解和吸收做得好的分包参与项目的投标工作。
6、提升项目商务水平,加强对内成本管控
(1)因装配式建筑与现浇结构差异较大,劳务及分包合同必须对钢筋、混凝土、模板、抹灰等分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方案选择情况详细考虑,避免给不同单位重复结算,增加项目成本。
(2)群策群力,全员参与对合同的编审,在合同内对PC各项辅材进行明确,避免造成后期扯皮。
(3)方案编制时技术部门应加强与商务部门沟通,加强经济性实用性比选,选取最经济适用的方案措施,例如,支撑方式及轻质隔墙抹灰方式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7、加强现场管控,确保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结构现场管理难度有所增加,主要体现在协调的增加及工艺本身带来的施工难度。其一,例如施工顺序的选择。是先安装梁钢筋还是先吊装PC板呢?若按前者,必将导致PC吊装单位工作量的增加,若按后者,将导致钢筋绑扎工作量的增加,也会导致钢筋底筋很难绑扎到位,影响绑扎质量。这需要我们一开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统一思路后,现场严格按要求执行,避免朝令夕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最后导致大家都有意见,还影响项目部的权威。其二,工序内部施工顺序的确定。因叠合板现浇层厚度有限(一般为6cm或7cm),板钢筋绑扎必须合理安排绑扎顺序。需要确保平行桁架的钢筋在下,方可避免因钢筋超高导致板超厚。其余诸如水电管线交叉的地方需进行压槽,方可避免管线超高,在叠合板上预埋板厚控制器才能更好的控制板厚合格率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与PC构件厂沟通。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劳务,吊装单位,水电安装单位,构件厂的协调工作,要增强自己的前瞻意识,要用新思维新方法,而不能遵循守旧,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就是其中之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很多,但是由于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其中还有许多的风险因素,企业在进行装配式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风险因素,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合格程度,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雪倩.对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J].居舍,2019(18):131.
[2]刘晨晨.工程总承包方视角下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