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3期   作者:李连芝
[导读]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接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8年之前未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时,接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临床路径护理,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抢救;护理路径;急诊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结果、血清标志物可以准确对该疾病做出判断[1]。该疾病一旦发生起病快、发展迅速,患者在短时间内不经过紧急治疗,则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2]。近些年来医疗条件的不断地发展,急诊救治流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我院就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后抢救患者的效率与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的抢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后,接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8年之前未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时,接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常规组。常规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1~71岁,平均(55.66±2.55)岁。干预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70岁,平均(56.20±3.02)岁。两组的基本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相应地处理,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抢救。干预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医院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参与抢救流程;通过护理人员的经验以及文献、资料等,制定出抢救流程(流程包括时间段对应的抢救措施,直至患者转入其他科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修正;患者入院后评估疾病的情况,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对其进行急救。
        (2)患者入院在5分钟之内对其进行血象、心电图等的检测,并且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患者症状无缓解是立即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其余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描述将患者可能既往史、疾病史、药敏史、用药时等进行登记,并且迅速开启急诊绿色通道;10分钟内结果出来后对其进行方案的辅助,给予大流量的吸氧,保持血氧浓度为95%以上;20分钟内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的嚼服,当胸痛不能缓解时,遵医嘱注射吗啡3至5毫克;30分钟内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后,在其对治疗方案清楚明了并签字后进行溶栓处理;患者病情缓解转移到心内科进行一步的观察治疗;或者经心内科医生会诊需要介入手术者,立即转移至手术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后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患者的基本资料)、计量资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目标等)(±s)、行χ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经分析,干预组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来发展的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方法,具有较高效率的护理新型模式,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以入院的护理措施等作为其纵轴,将时间作为横轴,完成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所要做的护理措施与时间相对应,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定向记忆,久而久之避免出现遗漏等问题[3]。对于急诊科而言,建立临床路径的的干预方法,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在固定时间段内做好相应的准备可以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分析,干预组的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表明临床路径干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中效果良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均有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有理可依,并且可以在护理过程中总结护理经验,发展一套最具有成本效益、最适当也是最有效率的抢救流程,可以减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时产生的不必要差异、可以促进医疗团队内成员的合作无间性,也可以控制成本,控制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科之间的强强合作,也提高了医院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了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段雅玲. 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40):320+323.
[2]徐丽娟. 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54):109-109.
[3]方平.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24(4):19-19.
[4]蒋进枝. 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31(1):12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