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过程中,由于医务工作者长期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很容易出现皮肤过敏、损伤、感染、浸渍、痤疮等现象,为减少和避免医护人员的皮肤问题,需做好预防和处理,以保证医护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本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常见的皮肤问题的处理及预防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皮肤;处理;预防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skin problems during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abstract 】 :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 - 19, due to long-term health workers wearing protective clothing, wearing masks, goggles, very prone to skin allergies, injury, infection, the phenomenon such as dipping, acne, skin problems, in order to reduce and avoid medical staff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ensure that the commitment of staff to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skin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 Key words 】 : COVID-19;The skin;Processing;The prevention of
目前,新冠肺炎虽已得到明显控制,但个别城市仍存在疫情反复情况。抗击疫情任重道远。防控医务人员长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穿着一次性防护用具,皮肤长期处于密闭环境当中,并受到挤压、摩擦和闷热潮湿等因素影响,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破损、过敏、浸渍和感染现象,给医务人员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影响。本文结合这一问题,对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的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与预防进行探讨,现将报告如下。
1、皮肤过敏的处理与预防:
主要是对防护用具或消毒用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初期表现为接触部位,如面部、手部皮肤的红斑、轻度水肿等,常常瘙痒不适,如接触致敏物时间长、加上医务人员自身敏感性高,则可能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丘疹、水疱,甚至糜烂,痒痛不适,导致接触性皮炎。
1.1处理方法:
停止使用可疑的洗手液或消毒液等致敏的物品,改用其他不易致敏产品。若仅有红斑,皮肤无破损,可予以炉甘石洗剂外用,2~3次/d;若出现糜烂、渗液,应予以3%硼酸溶液或利凡诺溶液湿敷,2~3次/d,20~30min/次;如瘙痒明显可选择氧化锌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其中之一外用;必要时可口服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其中1~2种);继发感染者可适当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如: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1~2次/d;口服克林霉素片150mg,2~3次/d)。
1.2预防方法:
尽量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或采用适当的阻隔措施。如:在接触部位先涂一层氧化锌软膏、凡士林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等,再穿戴防护用具。如果是对乳胶手套过敏,可在手上先涂一层氧化锌软膏、凡士林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等,然后穿戴一层PE薄膜手套或布手套,再穿戴乳胶手套。洗手液过敏则改用肥皂洗手。
2.皮肤压力性损伤处理与预防
长时间佩戴护目镜、N95口罩、防护屏等防护用品后,面部皮肤组织受压、表皮水分丢失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加上汗液浸渍使表皮变软等原因导致皮肤抗压能力减弱,鼻梁、眼眶、耳后、额头等皮下组织薄弱部位容易出现压痕、摩擦破损,重者甚至继发皮肤感染。部分特应性体质者容易出现人工性荨麻疹,搔抓后更易破损。
2.1处理方法:
轻者温水清洁面部后,涂抹润肤药膏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等修复表皮屏障;红肿严重者可短时间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症状持续或反复发生或伴有皮下淤血时,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皮肤破损处可外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药膏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外贴创可贴或医用纱布保护创面。
2.2预防措施:
可在易受压部位涂上保护性药膏(润肤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或预先贴上保护膜(水凝胶贴膜、创可贴、输液贴等);尽量选择质软、接触面较大的防护用具;佩戴时一定要紧松适度(过紧易受压,过松易发生摩擦损伤);使用过程中适当更换受压部位,减少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为防继发感染,已破损皮肤须尽量避免接触水,在洗脸、洗澡前应贴上防水创可贴加以保护,沾水操作后在破损创面外涂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药膏。
3.手部皮肤浸渍受损预防和处理
持续穿戴橡胶制品,会因透气性差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发生皮肤浸渍(尤其是本身手汗较多者),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变软、发白、起皱,有时可出现层状脱皮,甚至皮肤裂口(皲裂)等。
3.1处理方法:
通风干燥后一段时间一般可以缓解。必要时可涂爽身粉或痱子粉或医用滑石粉。裂口处可预先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预防感染。
3.2预防措施:
选取型号适合的手部防护用具,确保穿戴松紧适度,待皮肤及防护用具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进行穿戴;穿戴手部防护用具前,手部外用合适的护肤品,使皮肤表面形成脂质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隔离汗液及其他刺激;穿戴结束清洁皮肤后,及时使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
4.足部浸渍糜烂或足癣预防和处理
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足部闷热潮湿,容易发生皮肤浸渍性改变,继发真菌和细菌感染。走路造成的摩擦会使已被软化的皮肤发生糜烂,加重症状。常见于足部多汗者;已有足癣者更易发作,常表现为糜烂型足癣。如未及时控制会进一步引发甲沟炎、丹毒、蜂窝织炎等。
4.1处理方法
温水泡脚,加强清洁,局部外用抗真菌药(如联苯苄唑乳膏、益康唑霜、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合并细菌感染者要及时外用抗生素药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4.2预防方法
每天洗脚;每天更换纯棉质袜子和鞋垫;有条件最好用抗真菌喷雾剂(如:特比萘芬喷雾剂)喷洒鞋筒、鞋垫和双足。袜子和鞋垫每天用开水浸泡30min后再清洗。
5.手部皮肤皲裂预防和处理
长时间戴手套及频繁洗手造成皮肤角质层受损,导致皮肤水份过度丢失、干燥脱屑,甚至出现裂纹(皲裂),可伴有疼痛或出血。
5.1处理方法
每次洗手后及时擦干,并涂抹含硫糖铝成分的润手霜;如出现明显的裂纹,在加强手部保湿的同时,可选择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或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等。
5.2预防方法
穿戴手套前,在手部外用保湿润肤剂,如凡士林软膏、尿素乳膏或维生素E霜等。平时洗手后要及时涂抹上述药膏。裂口创面可涂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继发感染。
综上所述,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新冠肺炎医疗队伍或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可准备常用的皮肤保障应备药品,包括凡士林软膏、维生素E霜、防水创可贴、他克莫司软膏等药品,以起到保湿、防潮、抗炎、抗菌、抗敏作用。医务人员做好自身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皮肤问题加以重视,在保证自身舒适、健康的条件下,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沐,侯静,高良玉,张敏.盐酸氯己定改良式口腔护理联合皮肤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3(6):155-156.
[2]吴安华,黄勋,李春辉,等.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8(2):99-104.
[3]李晔,蔡冉,陆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服的选择和使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7(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