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入住我院儿科的46例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46例患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23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3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肢体语言沟通,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69.57%)显著低于观察组(91.30%),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与常规护理配合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患儿;效果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children nursing work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Methods: 46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experiment, and 46 pediatr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In the control group, 23 children took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3 children took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ies of the children on the nursing work.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69.5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1.30%),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nursing work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LT;0.05.Conclus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work,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cooperation can achieve better nursing effect, promot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orthy of promo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work.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Children;The effect
患儿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护理人员既要面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病痛以及治疗需求的患儿,同时还要缓解患儿家属的担忧以及患儿的病痛,所以小儿的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围绕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人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入住我院儿科的46例患儿(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46例患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23例患儿男女分别为15:8例,最小患儿的年龄为2岁,最大患儿的年龄为12岁,23例患儿年龄均值为(5.63士0.63)岁;疾病类型:有9例为肺炎患儿,有1例为脑炎患儿,有5例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有5例为腹泻患儿,有3例为肾炎患儿。对照组23例患儿男女分别为14:9例,最小患儿的年龄为1岁,最大患儿的年龄为12岁,23例患儿年龄均值为(5.54士0.44)岁;疾病类型:有8例为肺炎患儿,有2例为脑炎患儿,有6例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有4例为腹泻患儿,有3例为肾炎患儿。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小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面部表情丰富护理人员对小儿进行护理工作时对常面带微笑月光和蔼可亲对所有小儿患者平等对待,让小儿患者在无形之中放松自己拉近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用真诚和热心的态度服务每一名患者,并时常示意点头微笑,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患儿及其家长对护士的好感,也使得患儿或其家长在进行倾述后,心理达到一个较为放松的心态。
抚触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儿科护理中最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有效舒缓患儿紧张、焦虑、害怕等小良情绪,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同时,在患儿咳嗽、咳痰时,给予适当的抚触能够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2.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接受率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接受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67%,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为%67%,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1.67%,观察组总满意率为%67%,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1.67%。
3.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并且肢体语言是随机发挥的在对儿童进行沟通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与他们进行耐心的语言交流,又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增强与他们的沟通。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小成熟,在幼儿时期很容易在外界的干扰下出现各种疾病,幼儿会对治疗行为产生一种本能的抵抗、恐惧心理,使得小儿护理工作难度加大。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顺利开展小儿护理工作,必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小儿护理的特点小断完善护理模式,探究新型护理方法,为幼儿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 由于儿童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及其情感表达的认识有限,因此儿童对情感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来判断对其自身的利害关系。肢体语言是一种“副语言”,意指运用身体运动后者是动作来替代声音、言语的交流方式,具有广泛性、连续性、不受环境限制、跨文化沟通以及简约性等特征,在人际交流过程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将其应用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有助于推动其进一步前行与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规范肢体语言对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在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的基础上,我们对护理过程中可能造成患儿及其家属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护理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表达进行规范。人与人之问的交流沟通通常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两种形式开展的,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是通过人的头部、手部以及其他躯干在某种特定环境中整合起来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具有非常好的交流能力和情感表达、传递能力。实践证明,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童患者的护理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患儿对医嘱依从的完全抵触率,也可以更大幅度的提高其完全接受率,并且还可以增加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建构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儿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治疗操作,提高患儿疗效。
参考文献
[1] 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8,20(6):130-131.
[2]郝冰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18( 14):116-117.
[3] 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8, 30 (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