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需建筑行业将节能建筑理念积极应用在实际建设中,从而保护我国污染严重的环境生态并达到社会的建设要求。但是,建筑行业在节能建设时需要应用大量的节能材料,对节能材料进行检测时若存在不足之处,会对建筑项目的最终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尽快找出建筑节能材料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促使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检测;解决策略
引言
目前,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有着较好的市场,大都是由于其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还可以使得建筑项目的成本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这些优势,节能环保材料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目前,对于常见的节能建筑材料,相关部门在检测时要对不同的材料种类采用不一样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对材料进行达标性检测,进一步使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1建筑节能材料应用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节能材料应用也趋于普遍化,建筑节能材料生产厂家众多,使得建筑节能材料类型众多,节能效果优良。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在性能上仍无法与国外建筑节能材料相媲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一定弊端,建筑节能材料性能与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就不利于建筑节能材料价值的发挥,势必会对建筑节能效果产生影响。为更好地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对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最佳方式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2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2.1检测人员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在节能技术的检测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初期阶段,大多数的节能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检测仪器的操作并不熟练,又或者在节能检测的过程中不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从而可能导致最终检测结果有误等情况,这些都是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的表现。就比如对保温砂这类节能材料进行检测,保温砂浆具有强度低等特点,其在成型后不能轻易进行脱模,因为不小心就会将其边角损坏;在对其软化性检测时,将其浸泡也容易造成损坏;以及检测导热性时,若检测人员不能注意到这一点,按照规范对其使用无底试模,就会导致由于底膜材质的不同而给脱模带来较大的影响。其次,存在部分的检测人员缺少基本的职业操守,不思进取,在充实自己专业技能等方面不够积极、不主动,在对新技术的学习方面呈现被动的态度,从而导致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无法跟上检测技术的进步,这些都会导致节能检测结果在准确性上出现误差。
2.2检测质量标准的统一性较低
为了保证建筑物中节能材料的检测质量,应定义一套特定的检测质量标准,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以便为检测提供可靠的基础。同时,需要建立更精确的规范以确保建筑物中节能材料的平稳控制。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控制建筑物中节能材料的质量标准的构建方面存在一些疏忽。许多地区仍采用国际标准,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标准不够统一,不能促进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改进措施
3.1检测单位必须对指标进行判定
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节能材料的质量检测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后,必须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对节能材料需要达到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相关检测部门还要实时关注节能材料市场的动态,根据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并修订建筑节能材料的指标标准,优化材料品质,确保其更加符合节能要求。
3.2完善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还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中,由于更新速度较快,一些新型节能材料的基本属性特点以及基本信息还不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参考。因此,对于该类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标准,对于基本信息还未研究完成的节能材料不允许其投入市场进行使用。此外,对节能材料信息系统应该做到及时的更新,以便相关的节能检测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最后,还应该制定国家统一标准,使其更加的规范化,能进一步的节能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
3.3提高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水平的方式
如今检测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制度和管理等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制造企业要严把生产材料的质量关,在施工期间,施工质量是一个大问题,最近几年某地多起发生地库塌陷情况,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也给建设项目的人员敲响警钟。因此,在施工现场要特别注重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从上到下严格遵守制度和规范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切实落实好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自测,员工自觉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测过程不是马马虎虎的,敷衍了事的,一定要有完备的制度,对企业建立的检测制度要覆盖整个工程,从根本上给检测技术的提升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4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督与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行业使用节能材料的年份有限,因此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内部管理机制还在不断地完善,缺乏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部分节能检测工作人员的检测行为可能缺乏约束,投机取巧。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的行为没有严格遵循有关节能材料检测的国家标准,这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检测误差。因此,节能材料检测部门应改进内部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节能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求相关的节能检测技术人员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并由报告编写人员编写报告。
3.5规范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加强材料来源管控
为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检测的有效性,要对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加以规范,具体来说,要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相关要求。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相关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不可出现资质挂靠、工程非法转包等情况,一旦发现必须进行严格查处,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内在支持。与此同时,要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的来源管控,从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入手,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坚决不允许非标准建筑节能材料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建筑市场来说,需将准入门槛提高,淘汰技术落后企业以及质管不到位的企业,从根源上来对建筑节能材料进行管控,确保节能材料检测工作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良性辅助。
结语
现阶段,社会经济与科技都在迅速发展,建筑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被广泛的投入使用是大趋势,而节能建筑材料的节能检测也就自然成为建筑质量保证最为重要的步骤。但是,由于还处于节能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检测技术与方法等还尚不成熟,因此,建筑行业要充分的重视,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检测技术人员与建筑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从而节能建筑材料的节能检测结果在准确度上有所保障,最终的建筑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邬进荣.探究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常见问题及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1+23.
[2]管建华.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手段与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35):134.
[3]管建华.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手段与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35:134.
[4]刘滨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7(21):264,266.
[5]尹珺,张昕明.我国房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分析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