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工程是整项建筑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及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装配式工程施工中将施工用料进行拆分重组,最大限度开发建筑材料的作用,但是在重组过程前要将所用材料运送到专门的拆分场地,途中会造成材料的损坏,一定程度上为防水工作带来安全隐患。文中对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技术;应用
1导言
作为推广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预制装配式建筑被建筑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多地也对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发布。但因为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使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显得尤其重要的就是对新的施工技术开发,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防水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传统装配式建筑板缝的防水处理,大多采用了压力平衡水平缝和压力平衡垂直缝的基本构造做法(即平缝采用高低缝和立缝采用空腔排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方案),效果较好,但由于忽略了接缝防水密封问题,因而常有接缝渗漏情况发生。装配式建筑防水处理必须与结构、保温、隔热、施工安装等问题统筹考虑,进行合理设计。探讨装配式工程的防水处理,除去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完全相同的环节之外,需要关注的重点及难点主要是预制构件接缝的密封防水。
2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设计的相关理念
2.1装配式工程
装配式建筑工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建筑拆分成多个构件和配件件(主要指混凝土构件,包括楼板、梁、柱、墙板等,),在工厂预制好后,通过适当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再将各个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等进行组装,组成一个整体建筑。这种建筑构件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具有建筑生产效率高、受气候环境制约小、节约劳动力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效率。
2.2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设计的相关理念
建筑的防水设计是建筑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应予以重视。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的各个构件进行拆分加工、组装,在拼接的过程中会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留下更多、更大的缝隙,这些拼接缝隙很容易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因此其防水要求更高。目前,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设计过程中,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外墙板拼接缝的防水设计,应该坚持导水为主的理念。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将水流导出墙外,而不是预防其在墙体上留下痕迹,防止其对墙体及其他构件造成损害。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垂流原理,将墙板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形状,结合一定的减压空腔设计,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倒吸进入室内。另一方面,除了合理的构造防水设计外,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能也是提高我国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技术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墙体的加工中,可以采用橡胶止水带和耐候密封胶等材料加强构件的防水性,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密封防水体系建设。
3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管廊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全包柔性防水层加强防水。管廊工程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管廊主体抗渗等级P8,防水层采用1.5mm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mm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变形缝处的防水采用复合防水构造措施,即钢边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只设一条水平施工缝,施工缝距底板顶面不小于500mm处。
施工缝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干净,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及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应细致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施工缝中设300mmx3mm中埋式止水钢板。
地下结构渗漏一直是密封防水技术研究的棘手问题,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结构工程,如何做好结构防水,一直是个难点课题。因此综合管廊施工过程时,对管廊结构卷材外包防水、变形缝防水等技术措施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能够达到好的防水效果。
管廊外表面四周采用满铺防水卷材,内表面涂刷水性渗透结晶型涂料(CSPA)。主体结构施工缝处设置止水钢板,变形缝处可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接水盒及聚硫嵌缝膏进行加强防水处理。预制管廊管节采用承插式接口形式,承插口之间设置 2 道胶圈实现密封,在工作面设置三元乙丙弹性橡胶密封圈,作为主阻水胶圈;为了增加防水保险系数,在断面增设了遇水膨胀弹性橡胶密封圈;拼缝处采用双组分聚氨酯类密封膏嵌缝;再结合表面的防水涂料和管廊外表面的防水卷材,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进行综合管廊结构防水时,应严格遵循防水设计,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标准施工。
传统建筑防水最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堵水,将水流可以进入室内的通道全部隔断以起到防水的效果。然而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导水优于堵水、排水优于防水。简单地说,就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水流可能会突破外侧防水层。除进行防水处理外,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路径将可能渗入的水引导到排水构造中,将其排出室外,才能有效避免其进一步渗透到室内。无论是墙板的横向接缝还是竖向接缝,在板面的拼缝口处都用聚乙烯棒塞缝,并用密封胶嵌缝,以防水汽进入墙体内部。另外,在边缘设置企口,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配套连接的企口,将墙板横向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缝,利用水流受重力作用自然垂流的原理,可有效防止水进一步渗入。墙板竖向接缝处通过设计减压空腔,能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渗入室内。其原理是让建筑内外侧等压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防止气压差造成接缝空间内出现气流,带入雨水形成漏水。其操作过程是让建筑外侧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对建筑内侧进行气密处理,通过用发泡材料将外墙板接缝空间划分为小的区域,让接缝空间内与室外气压瞬间平衡。
4装配式工程密封防水技术的优势
根据我国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符合环保标志产品标准要求和技术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以适应我国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建筑防水材料及其施工应用技术的战略要求。
装配式建筑能有效地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劳动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又利于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必将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水密封技术已经成为影响装配式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科学运用防水密封技术,提升装配式工程的防水密封性能,优化相关设备的使用环境,减少漏水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为高质量的装配式建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防水密封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探究[J].福建建材,2018(07):39-40+89.
[2]杨霞,仲小亮.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建筑防水,2016(12):16-18.
[3]石正金,杨海兵,肖珍,等.装配式建筑密封胶的应用研究[J].粘接,2018,39(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