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中必然存在的重要一环。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施工之前要对质量控制和施工方案进行细化规定,才可以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先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特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实际结构工程施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主体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而且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对于现在的建筑来讲,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优劣对整体建筑结构功能与使用寿命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主体结构存在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所以,深入研究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1建筑主体结构的概述
在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功能和主体结构都将直接关系着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然而城市建设对建设要求的不断增多,需要提高整个建筑设计的实际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质量,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应该被更好的解决。建筑的主体结构,往往是在地基之上的,地基要承担和传递整个建筑的负荷和力量,因此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地基结构的扎实,项目体系总体上是来说,是由地基和主体结构两部分共同组成的,他们共同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承担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主体结构是保证进入空间升级的重要因素,是分割所有空间的基础,也是建筑的骨架部分。它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性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最终获得,在设计初期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材料的用量和强度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
2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
.png)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3.1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
3.2钢筋工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尤其是对于受力钢筋来说,型号,级别,规格都将会整个结构的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钢筋工程对于建筑来说意义重大。钢筋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好坏,也将会对整个建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采取合理的钢筋施工技术对质量加以保证。在钢筋进场之后,就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判断其自身力学性能以及重量是否存在偏差,保证钢筋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设计实际要求,之后再应用到工程当中。而在对钢筋进行堆放时,下部要垫高,要防止在储存过程中与水分接触而出现锈蚀的情况,保证钢筋质量满足要求。
3.3模板工程施工
建筑主体结构成型过程中,模板工程施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固化成型、优化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墙体结构、梁柱结构等部位模板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控制,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无明显的凸起或裂痕,在模板的支设过程中,应确保墙体外模板长于内模板,然后用海绵条等对模板与墙体进行贴合性检验,以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采用先进的吊装墙模技术,严格控制模板与钢筋间的距离,避免钢筋外露。此外,模板安装前应先对模板涂抹隔离层,可以有效的避免模板拆卸过程中发生的黏连现象,提高模板施工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模板在拆卸过程中出现的损伤,但是在涂抹隔离层时,尤其需要注意外界环境,避免阴雨天气对隔离层造成破坏,影响模板工程质量。
4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
4.1工期较长、工程量较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缓解城镇用地紧张的现状,建筑规模和高度也逐渐增加,导致工期增长,工程量较大。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工种及各项工程的工期安排,以及各种保障措施,确保工程优质、快速的完成。
4.2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差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方可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预算,从而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可以让建筑及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工期,促进房地产及建筑企业在新时代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主体结构对于施工质量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时通过对专业性的技术和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够不断地发掘新的经验,科学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和经验,才能够对我国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缓解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做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震宇.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监督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20(02):35-36.
[2]张吴笛,张文婧.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智能城市,2020,6(02):101-102.
[3]佘天鹏.房建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03):62-63.
[4]赵卫,董旭,刘杰珂.大体量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0,46(01):67-68.
[5]唐孝贵,曾凡春.试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9,45(1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