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决算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其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预决算水平降低,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因此,本文以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常见问题为开篇,重点阐述其应对策略,以期提升相关工作质量与效率,以保证整体建筑工程建设可顺利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计量标准
1 引言
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因素,是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实施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建筑企业实施招投标管理和预决算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财务预决算管理的意义
2.1 控制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基本建设发展不断提档加速,投资资金日益趋向多样化,资金来源逐渐多渠道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预算数额与实际金额相差较大的情况,导致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影响工程进度,或资金过剩,造成资金闲置,增加建设成本,因此精准的资金投入预算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必须在建筑项目建设开始前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对项目建设所需材料、人工成本等进行充分的市场化分析,对基本建设的各个流程工序进行精细化的梳理核算,进而精准地对建筑项目进行资金投入预算;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资金计划平衡资金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资金投入。
2.2 反映项目执行情况,促进建筑项目利益最大化
通过加强建筑项目的财务预决算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能够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建设项目后续的顺利进行。做好预算执行监控与分析工作,对成本费用中预算偏离度大的项目进行详细、合理的分析、反馈和控制,不断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确保建筑项目资金预算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基本保持相同,进而使建筑项目利益最大化。
3 财政预决算管理中的问题
3.1 施工图预算审核问题
①审核人员素质相对低下:施工预算审核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需要审核人员具有更佳的细致性,因此作为审核人员,除了要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之外,同时也需要其对施工技术、建筑设计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程度。而就实际而言,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审核人员自身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均不能满足相关要求,甚至出现审核工作由刚毕业学生来执行的现象。②预算编制水平低下,对预算审核质量造成影响。③预算审核未能明确审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定额的偏差,预算编制未考虑实际施工技术、实际地域状况等内容,从而导致预算单价发生错套或是高套的状况,且在审核时未能详细对内容实行分析。
3.2 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也会对预决算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是为获取利益而采取不当手段。常见的现象包括漏项、冒算、虚报等主观恶意行为,为预决算的编制与审计带来不利影响。漏项一般是指在招投标阶段主观上利用模糊材料结构,减少一定金额的造价以降低标底总额。随后,利用各种方式在施工、验收前向业主索赔。工程量的冒算也较为常见。例如,利用隐蔽工程变更虚报工程量,当现场签证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时,在验收阶段就难以核验,只能以签证为准。虚报主要在套定额计算方面。
3.3 编制标准缺少灵活性
工程预决算的基本特征表明,在不同类别、不同环境下各类项目反映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而现行的预决算机制需遵从工民建标准等要求,在一定的规则下开展相关管理活动。实践中,现行机制下的标准缺少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导致其标准依据作用受到消极影响。当预决算相关活动对项目个体特征的考量不足时,其编制结果与实际建设过程必然存在客观差异。审计与编制也就难以发挥风险防范、成本控制的功能。
4 做好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的措施
4.1 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一方面,在实际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应以工程预决算定额为基础,并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与原有绩效考核、责任划分等管理制度,经过合理、科学的细化调整,制定一套适宜的管理制度与预算编制,从而为工程项目全方位建立更为规范、准确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建立完善的建材价格、质量等信息的电子档案库。不仅可以提升对建材市场实际情况的把控程度,提高市场透明度,还可为投资方、施工方、预决算部门提供更为准确、便利的建材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强建材成本的动态管理水平,有效掌握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从而对建材成本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降低相应的误差值。此外,以某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在预决算部门进行建材成本审核与审核结果公布时,以建材市场电子档案库为基准,有效规避了以往由于对建材成本各持己见的情况,进而降低了预决算误差。
4.2 完善配套措施,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目标对督察预算执行的指导性作用。对绩效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或个人,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绩效监控,完善绩效评价程序和评价手段,发挥预算的分析与监督功能,及时纠正偏差,将预算的偏离度、决算的真实性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第二,加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纵向上由上级单位通过纵向管控平台,编制、审批和下发年度投资预算和融资预算,通过纵向管控平台,设置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模板,统计分析投资预算及完成情况、概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评价分析模型等,为基建项目监督、评价和考核提供数据支持;在横向上消除部门间信息屏障,通过搭建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工程管理部门积累的工程造价数据和经验,提高项目预算的精度和针对性。
4.3 采取科学审计方法
预决算审计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或采取分组、对比、分解等方法,或将各类方法组合配套使用。采用分组审计时,需要注意分组原则的把控;考虑工程动态经济管理的连续性,以内在联系作为分组基本依据,提升效度与准度。实践中,主要是以沟通提升效度,以计算关系提升准度。在同一分组内,计算关系在各分项工程量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比可以发展潜在问题并改善准度。此方法适合金额大的大型建筑工程。对比审计主要是通过将已建成、未建但已审查及拟建三类预决算的对比,完成审计工作的方法。此方法适合于建设经验丰富的单位,当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与能力较高时,可显著提升审计管控效果,其预决算审查修正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当工程分部分项结构复杂时,可采取对比分解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市场不断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展开预决算审核工作,无疑是建筑工程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有效规避目前管理制度、人为因素等相关问题,最大限度提升预决算审核水平,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切实达成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雷立琴.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预决算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269.
[2] 余婧婧.浅析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28):179.
[3] 郭雪梅.浅谈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J].民营科技,2018(06):181.
[4] 王靓.建筑工程的预决算审计与编制技巧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18.
[5] 吴群雁.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处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