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完美的,其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因素和存在着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然后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提高其编制的科学性及高效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战略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响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含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海洋功能区划等多个板块,并在新形势下不断得到更新与完善,是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基础工作,起到了战略性引导的作用。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发展
国土规划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情况,为促进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进程,也是为我国国土重大建设活动所做的综合空间布局,以及为我国环境综合整治、综合开发等工作制定的指导性规划意见,是对各规划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种包括了对国土空间的合理布局,也包括了对规划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整合。在目前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横向和纵向互相渗透的运行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重复、交叉的运行特点,在标准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所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进行中具有较大的规划困难。尤其是在对于市、县各级区域的空间规划中,在规划内容方面包含了用地分类标准、法规体系、规划期限、编制审批等多方面的不同标准,导致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冲突矛盾。在规划工作程序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管制重叠和管制错位,也同时存在着互相牵制的管制力,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审批工作的复杂性。这些情况最终会导致国土空间规划在资源利用和管控方面出现不足、浪费、混乱等问题,无法体现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和意义,降低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果。
2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所实施的国土规划方法缺乏多样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依然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只关注土地的使用经验,实施定性分析,忽视了定量分析,这不符合新时期下国土规划任务的要求,也不利于国土规划工作的长远发展。静态的数据无法代表土地的最终数据,土地的利用呈动态化发展,若不将两种数据分析法相结合,那么便会导致所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缺乏前瞻性,难以应对日后的社会发展形势。另外,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适应突发事件,其需要解决动态经济发展和静态国土规划之间的矛盾,不具备预见性的国土规划,将难以达成国土空间规划任务目标;二是在当前的国土规划过程中,缺乏对耕地的保护,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远的耕地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三是当前国土资源开发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其并未意识到环境资源的重要性,缺乏环境资源产权的重要性,在开发土地资源的时候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3解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的有效对策
3.1保证国土规划部门合理性分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土空间规划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确保规划部门科学分工,并且将工作和责任有效落实到个体身上,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水平。通过这种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保证规划部门能够合理分工,然后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制定完善、健全的空间规划体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并且提高规划分工的统一性以及整体性。实践中还应当逐步提高国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以此来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实践中,保障规划部门科学性分工及其可靠性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3.2正确认知生态保护问题,树立科学合理的规划观念
在现阶段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实践中,应当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认知水平,并督促和引导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这使得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国土空间科学规划建设实践中,应当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这有利于确保国内空间规划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国土空间规划观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当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树立准确的、科学的规划理念和观念,将观念和理念有效地转换为行动指南,进而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可靠性以及科学实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及其快速进步以及国土空间科学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解决好人文以及生态环境和民生等诸多矛盾和问题。
3.3完成双评价,夯实基础研究
在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资源、能源以及环境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规划编制工作而言,对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进行衡量与判定具备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也应对实施“多规合一”以及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防控。在建设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战略研究、国土空间优化与布局、“三线”划定、产业与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新时期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政策。做好基础研究和评价工作,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效率,引导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3.4基于已有成果,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以完善
在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有的国土信息化成果,改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关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开发以及信息孤岛等不良现象,需要动态监测与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措施。其次,还应开展县级以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全国有效统一,真正实现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一张图”。
3.5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
国土国家空间规划,主要发展趋势为遵守公共政策的规划指导,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各个领域专家的角色,在完成结果的基础上,并详细公布规划草案的全部内容。第二,为了贯彻落实人大参与编制以及实施监督,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审议等相关环节。此外,在新模式的规划申请审批工作中,需要在上报省级和国务院审批之前提前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备。
4结语
在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要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发展情况,对当前的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整合。并建立起适应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明确的法律保障体系、规划执行体系等,既能够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良好发展,完成我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目标,还能够为将来的国土空间规划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萧,甄峰,李亚奇等.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9(10):2134~2149.
[2]彭坤焘,田旭.新时期空间规划转向与政策绩效提升路径[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5):27~33.
[3]陈源择.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