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改造质量耐久性提升措施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邓天树
[导读] 本文从多方监督、足工足料保质量,
        摘要:本文从多方监督、足工足料保质量,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保证管控两方面阐述保证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改造质量、提升耐久性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路面改造 质量耐久性提升
        引言:农村公路服务广大乡村,为公路路网未稍终端。具有技术标准等级低、单车道唯一通道比重大、线路分散、点多面广,人财物资源投入有限,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具有经济性好、施工工艺灵活、建成后日常养护工作量少,砂石可就地取材,工程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优点而广泛采用。当前,早期硬化的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陆续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路面露骨、开裂、断板、破碎翻浆等病害增多,进入大修周期。征对农村公路的属性特点,研讨水泥砼路面改造质量耐久性提升措施及方法,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结合工作实践,阐述如下:
        一、多方监督、足工足料保质量
        1、明确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管人员岗位分工、责任到人
        农村公路建设分散、点多面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少,决定质量监管应发挥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镇级干部、村级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三级监管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县级实行小组责任制,即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组长,一二名年轻技术人员组成小组负责帮助指导乡镇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专业检查、技术培训、业务指导、把关技术标准、确保镇村两级监管人员掌握如路面宽度、厚度、配合比等必要的知识履行监管职责。乡镇职责为与驻村、挂点等工作相结合选派得力、有责任心的干部、村民代表、热心群众加入监管队伍,履行属地业主监管职责。村级职责为发挥当地人熟知如地貌变迁等情况,提供水文、地质、地材供应等基础资料,对路面病害损坏原因分析提供线索思路,对施工现场就近旁站监管,一般问题就地解决,复杂问题报告上级。
        2、足工足料,促高层资源投入、督基层规范工序工艺
        工程质量出问题,原因无他,“偷工减料”,因此,抓工程质量归根到底要从足工足料着手。足工包含项目建设从前期谋划、方案设计、实体施工、检测验收全过程,足料则主要在实体施工阶段。抓足工足料一种是投入足够的人员资金、工具设备,采购合规保质的原材料等;与实体工程质量及工程成本均显著正相关,需督促决策高层足额投入。另一种是工程成本不增加或略微增加,对工程实体质量耐久性、使用功能性影响明显的规范要求的工序工艺操作流程,需监督现场管理及操作人员执行到位。如模板装牢固顺直、砼水灰比、搅拌运输、初凝终凝时间控制、振捣密实、路面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砼路面保养等。总之、促高层资源投入就是不能现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督基层规范工序工艺是防止懒妇欠火候好米煮成夹生饭、过火候成焦糊饭。
        3、水泥砼路面质量控制要点:概括为一超一实、三缝四水、六度与配合比十四字。
        一超:弯道超高,按设计图纸平整路基及筑路拱,横向路拱直线段一般1.5%,弯道段超高根据曲线半径及行车速度在2%-8%之间。
        一实:砼震捣密实:振捣器频率6000次/min以上,时间10-15s,一般以拌和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宜。
        三缝:假缝、施工缝、胀缝,三缝缝壁垂直,横向与路中线垂直,施工缝位置与假缝或胀缝重叠。假缝一般每5m剧一道,深度为板厚的1/4-1/5,缝宽3~8mm,切缝时间在13-50h之间,切缝时不脱落掉边且宜早以预防面板拉裂,沥青灌缝饱满防渗水。胀缝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mm,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胀缝填缝料。
        四水:1)、土路基含水适宜:最佳含水率为运料车辆通行不破坏路基形成下陷与凸起且路面不起粉扬尘、太湿停止施工,太干燥适当洒水。2)、水泥砼搅拌:投料的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石,边搅拌边加水,搅拌时间符合规范要求;3)、水泥砼初凝时间:从搅拌机出料至运送到铺筑点摊铺、振捣、抹面直至成型的允许最长时间如下表:
       
4)、保水湿养:普通硅酸盐水泥养生时间一般为14天,分防护层润湿期、保证砼凝固的蓄能期和含水量逐渐降低不产生收缩应力的终结期三个时期。浇筑1~2天,达到设计强度的4%以后,方可开放行人。单车道洒水车无法上路,人工运水劳动强度大养护质量难保证,采用保湿膜养护是很好的解决方案,理论上在履盖前洒水1次即可,成本低质量有保证。
        六度:砼面板厚度、宽度、顺直度、平整度、构造深度及强度。单车道常用面板厚度有18cm及20cm、宽度3.5m及4.0m。顺直度最简便的方法目视顺直,一般直线段每10m,曲线段每5m放一点、模板的平面位置偏差应小于5mm,纵向高程偏差应小于3mm,小曲线段用1m的短模拼接。平整度检测一般用3m直尺或平整度仪测量,要求≤5mm,数字越小越好,合格率≥90%以上。构造深度:纹理构造深度平直路段可浅些,急弯陡坡路段宜深些,槽深2~3mm,槽宽4~5mm,间距20 mm。强度:轻型交通设计强度4.0MPa,强度是关键指标,路面砼强度保证不了,质量耐久性无从谈起。
        配合比:水、水泥、砂及碎石按规定比例投料。配料计算精度水、水泥±1%,砂、碎石集料3%;每班至少检查两次材料量配精度,每半天不少于两次检查坍落度,每班组或每搅拌200 m3砼拌和料制作两组共6根150mm×150mm×550mm砼抗折试验试块。小型机具施工人工铺料,应特别注意搅拌用水过多,砼稀流动性好,工人摊铺易,但强度显著降低。
        4、立固定永久性公示牌强化从业者责任心,现场公示牌与网上公示并行方便群众监督
        选村庄、侯车亭等人群聚集且显眼位置立永久性公示牌,刻录县、乡、村监管员、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从业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强化从业者出工出力保质量的责任心。在施工现场设通俗,老百姓看的懂、说得出、可监督的公示牌。如水泥砼路面宽度,厚度、湿养天数、路基不能有松土、砼浇筑要振捣密实,砼配合比转换成每一车或每搅拌一回的水泥、砂石、水用量等。通过家乡信息、镇村工作等微信群把公示信息广而告之并利用微信便捷信息传递功能收集群众质量问题投拆意见、现场图像证据等。
        二、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保证管控措施及方法
        1、项目打包,科学谋划社会专业力量参与深度、资源投入强度并监督落实到位
        把分散项目捆绑打包,统一设计验收标准、建设施工管理。形成规模能够降低生产管理边际成本,流水重复作业有利于管理及作业人员熟悉熟练工序流程、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项目包省投资利质量保证,是种有前景、可推广的模式。有限的资金应尽量用在工程实体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费用。应按从简、确有需要的原则,全部或部份引入可研、勘察、设计、咨询、招标代理、施工、监理、检测等社会专业力量。在谋划资源投入强度和监督落实时应着重考虑三点:一是向有关部门、同行、业内专家咨询服务参与企业采购招标模式,了解潜在竞标企业竞争行情与意愿,避免太低不择优、太高无人争。二是企业规模、资质等级满足项目需求即可,不宜高大上,路面改造技术简单,大企业实力雄厚优势难发挥反而有管理成本高的缺点。三是投入项目的人力及经验业绩、机械设备、财力物力满足质量保证需求,并在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上明确履约不力的处罚措施。
        2、做细前期踏勘工作、收集基础资料数据夯实质量保证基础
        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独立或协助勘察设计单位沿线走访及现场踏勘,对照规范要求、收集勘测水文地质、植被用地、平面坐标、纵向高程、材料供应、价格等工程设计、建设及计量计价的基础数据。走访踏勘任务一是详细了解交通流量需求,重载车辆构成与数量,危险事故多发易发及雨天积水路段,路面破损情况及原因,了解砂石地材供应情况、进场运输条件及市场价格等。二是商议项目预计工期及开工时间。对于需中断交通施工的单车道项目,应告知提早做好施工中断交通期间物资储备,以降低施工对生产生活的不便影响。施工安排宜避开企业生产与农副产品上市高峰期。原则上应避开雨季施工以免雨水浸泡路基导致强度不足,过往和施工运料车辆碾压破坏土路基而不得不采用工程措施进行补强,额外的增加质量控制不确定因素和建设成本。三是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现场初拟有征对性的工程措施,如增设涵洞、水沟、导流槽,错车道、急弯视距改良,路面宽度、结构层厚度等。路面改造方案一般局部破损路段挖补、严重路段加铺或标高受限路面不能升高如村庄路段挖除老路面重铺。
        3、严格落实施工图设计方案评审、开工准备、原材料质量、工序工艺、工程实体检查验收关把控工程质量。
        方案评审一是邀请业内经济技术专家把关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二是邀请应急、交警、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把关政策符合性;三是邀请沿线乡镇等有关企业单位把关工程设计是否符合使用需求。开工准备工作验收,一是查看进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储备及后继补充供应、现场作业条件是否满足开工条件;二是看技术管理人员施工计划安排、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特种操作人员上岗证等。原材料质量验收,一是目测材料表观质量及规格对材料质量进行感观预判;二是检查出厂合格证、原材料进场抽检、试制样品检测报告验证材料质量合格。工序工艺、工程实体检查验收,一是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是否掌握规定工序过程与工艺流程,是否偷工减料;二是通过目测如路面顺直度、或用卷尺等简单工具对宽度、厚度等进行现场检测评估,用专业设备如路面强度旁站抽蕊取样带回试验室检测,通过抽检实测数据指导后续施工,好的总结经验推广使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三、结语
        保证农村公路路面改造质量提升耐久性。首先是建立有效质量监管体系,监督路面改造从前期谋划到检测验收全过程足工足料,督促决策高层投入足额资源、监督直接参与项目的工程技术管理及操作工人按规范的工序工艺施工。其次是分散项目捆绑打包,统一标准形成规模效益,流水重复作业,熟悉熟练工艺流程、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做细前期踏勘工作,保证施工图设计质量,落实技术方案评审、开工、材料、工序、工程实体检测验收制度。
       
       
        参与文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广东省农村公路设计指南(试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