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护技术在实际的道路发展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专业工作人员对市政道路的实时监督和勘查,分析出路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前对路面可能产生破损的因素进行预防,有效的减少市政道路路面的大范围损坏,以达到保护高速道路路面的目的。同时市政道路路面的养护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道路安全,为国家的公路道路不断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技术;预防性养护
1市政道路的维护工作新形势
从道路维修和养护实践来说,面临着以下形势变化:1)维修和养护对象发生变化。目前来说,新型道路结构和材料等的应用比较广泛,使得道路维修和养护工作的开展要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使得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2)作业要求不断提高。基于道路使用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要提高维修和养护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保证道路维修和养护相关措施得到高质量落实。
2道路路面主要病害和成因
2.1裂缝
道路施工过程中,裂缝是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进而对市政道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市政道路的实际使用阶段,一些半刚性或柔性的路面基层将会产生宽度大小、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缝,根据裂缝形状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类:①横向裂缝。其属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发生率比较高的裂缝,主要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存在设计指标不合理、施工方案不具体、未对通行车辆实际重量给予重视等问题,进而增加了病害的发生率,导致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出现荷载性裂缝,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随着车辆的通行导致裂缝越发严重,进而影响行车效率。在横向裂缝中,也经常会出现疲劳性裂缝,因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具有比较长的使用年限,加之未按照要求进行修补和维护,从而诱发的裂缝现象;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同样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和使用阶段比较常见的裂缝类型,其一般是因为施工不够均匀,未按照要求对摊铺阶段的接缝处进行妥善处理,或因为施工阶段未对路面的承载能力给予综合考虑,这些都是诱发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③龟裂或网状型裂缝。主要是因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本身强度不一,加之施工材料不好、沥青老化从而导致龟裂或网状型裂缝的产生。
2.2车辙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会导致沥青路面受力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陷问题,并使路面结构层材料在荷载下逐渐向两侧偏移,进而诱发沥青路面变形现象。通常情况下,诱发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因素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在进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可能会因为沥青混合料油石参比比较大,加之沥青路面表面存在严重的磨损情况,进而增加了车辙病害的发生率;②在雨雪天气时,如果未及时排水,会导致过量水分慢慢渗入沥青混凝土内部,进而诱发沥青路面出现下陷现象,加之随着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车辙现象的出现;③若路面结构中夹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不满足要求,也会因为横向推挤的作用,而诱发波形车辙的出现,进而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
2.3不均匀沉降
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其在施工之前缺少对实际项目建设施工情况的勘察,在不了解地质条件的情况下直接实施相关操作,给工程建设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其利用的施工材料质量不佳可能会引发不均匀沉降现象。施工人员在周边其他工程正在打桩或者开展深挖施工的同时开展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很可能引发市政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3市政道路养护中常见的技术措施
3.1裂缝处理技术
公路路面裂缝属于公路运行时期的主要病害,大多数的公路在运行时候比较容易产生裂缝的情况,刚开始的裂缝比较小,而且裂缝较浅,要是没有及时地进行维护,裂缝就会持续增大,进而产生较大较深的裂缝,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等到裂缝变大之后再开展修复工作,就会给公路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资金。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需要在裂缝出现的初期阶段就开展修复工作,避免出现扩散的情况,这样能够降低病害的影响,减小维护成本,保障公路的稳定运行。裂缝处理技术需要参考病害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要是路面有着较大的裂缝,能够选择借助雾封层处理技术来进行应对,避免裂缝产生扩散的情况,而且能够防止水分渗入。要是裂缝比较密集,就需要在裂缝深处灌入密封材料完成修复工作。
在处理横向裂缝以及纵向裂缝的时候,会选择贴缝处理措施,也就是涂刷胶粘剂,之后借助贴缝带来完成整体的修复工作。
3.2同步碎石封层技术
该项技术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基于石屑封层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方法。使用碎石封层机,把改良之后的石料和“高温沥青”结合起来,利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路面裂缝程度,尽可能地减少雨水的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该方法来提高沥青路面摩擦性,使其更加抗滑。切实体现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施工流程:1) 施工之前必须熟悉路面概况,以及投入运行之后的运输量等方面内容。通过数据显示尽快找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准备好相应的资源。2) 按照具体的路况与运输需求,适当对施工参数进行调整,科学地设定各项参数,接着按照每一指标有序进行各项工作。在施工之前应当重点做好下列事项的检查: ①及时清理路面,充分确保路面平整清洁。②喷洒沥青混合料过程中务必要保持均匀,铺垫碎石也应保持均匀。③若在炎热的夏天施工,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对策,防止对沥青膜度的均匀性造成破坏。
3.3稀浆封层及微表处理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稀浆封层技术及微表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与专门的封层材料进行混合运用,将封层的材料按着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可以在原来的沥青表面进行铺设,整个材料的铺层要薄且保证可以将裂缝完全的遮盖,形成一层可以保护沥青路面的耗损层,来实现防止路面损坏和老化的目的。当前,这两种预防性养护技术运用的还是比较广泛的,相对来讲对道路的封闭时间短,能保证路面的早期出现的一些微小裂缝或者路面掉落碎屑得到有效的养护,同时这两种养护技术的工艺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也是可以优先考虑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3.4薄层罩面养护技术
在薄层罩面养护技术中,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涵盖着纤维素稳定剂、沥青、矿石粉等等。运用薄层罩面养护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以及抵抗高温的能力,降低路面出现裂缝或者车辙的概率。当对施工材料进行配备时,需要对原料的配比以及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当完成路面的清洁工作之后,需要先在路面上铺设乳化沥青,以此来保证路面的均匀性,沥青的铺设高度需要被控制在2cm内,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路面问题出现的概率,也能够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同时,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在预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率比较高。
4市政道路养护技术的应用路径
4.1做好道路的检测和评价
要加强对市政道路路面破坏类型和破坏原因的调研工作,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一线调查,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制定最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市政养护管理单位要对各道路进行综合性检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根据多方面道路受损情况地综合记录、分析,充分了解道路破损给整个交通带来的严重影响,并且需要科学评价整个检测过程中不同检测结果。
沥青路面技术评价内容主要由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抗滑能力等方面组成,具体指标为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表回弹弯沉值、抗滑指数(BPN或SFC)和综合评价指数(PQI)等。
4.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我国技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相关的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培训,才能够真正提升我国道路路面修复工作。在进行道路养护中,要根据道路受损情况,选择最佳的修复、养护时间,避免出现道路功能的不断恶化,在减少交通延误时间的同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5结语
综上所述,对市政道路进行有效的养护,是减少道路进行大面积维修或者建设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可以促进市政道路发挥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市政道路养护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路面情况进行勘察检测,深入分析道路路面情况,通过一系列的合理的养护技术,提升对市政道路路面的保护作用,使路面一直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市政道路运营阶段的养护成本,提高道路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惠芳.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10):258-259.
[2]单路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居舍,2020(08):46.
[3]谢华勇.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技术探究[J].智能城市,2020,6(0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