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6232319870228XXXX 江西上饶 334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需求量大,也就在工作中涉及到了技术的交叉和更为优质的施工方案的设计。一旦发生技术质量的问题,就会使得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钻孔灌注桩技术是整个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对其技术的研究和控制,就可以使得工程效率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引言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一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操作技术,具有噪声小、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施工人员借助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增强建筑基础的稳固性,优化房屋建设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该技术应用的具体操作,进一步提高其在房建中的应用效果。
1钻孔灌注桩技术概述
钻孔灌注桩主要说的是在施工现场,用机械设备完成钻孔工作,之后在钻孔中放入钢筋笼,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从而形成的一种灌注桩。把这类技术和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其复杂程度更高,技术要求也更高。但是也有很多技术优势,比如其隐蔽性很强,所产生的噪音干扰较小,也不会对施工场地的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另外,这类施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中。虽然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作内容较多,这主要因为,这是一项隐蔽工程,其施工程序也较多,也会受到地下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做好地下环境的调查工作,从而更好地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作。
2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孔壁出现坍塌
在开展孔壁施工的时候,如果应用这一技术,很容易造成坍塌情况出现,从而发生严重的事故。通过对其原因展开分析后得知,基本上都是比例不协调所导致。一般来说,在一些淤泥和散沙等土质十分松软的区域中,事故产生的概率最高。基于这一情况,工程人员除了需要对钻孔速度进行控制之外,还需确保材料的土质得到进一步强化,以此处理坍塌问题。
2.2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上浮主要发生于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灌注速度过快、导管埋置过深都会引起这一问题。灌注桩直径越小则钢筋笼上浮问题越容易发生。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要注意对导管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导管深度通常在2-4m,当混凝土灌注即将到达底部时减小埋深,从而使混凝土下降对导管造成的冲击降到最小。记录混凝土灌注时间与埋管时间,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与时间。
2.3灌注导管出现的问题
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中灌注导管时可能出现提漏和堵塞两种现象,也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成果。出现导管提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灌注泥浆混合比例失调,太粘稠导致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实现了测算高度失误的现象,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导管掩埋深度不合理,浇筑工作难以顺利完成,因而出现了提漏问题。另外过于黏稠的泥浆也是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施工时间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不断延长,浇筑工作结束后后期的处理步骤并不完善,尤其是残渣清理不及时的现象,就导致了管道堵塞。因此,针对于施工过程中导管灌注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在混凝土泥浆比例上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从而使得泥浆导管灌注工作更加顺利。同时对于施工的程序、施工的步骤等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保证施工工序的合理性,也对于施工工作人员的态度进行调整,使其认真对待工作内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失误。
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措施
3.1钻孔环节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重要一步是钻孔工作,在其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工作标准进行。钻孔工作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其钻孔精度的提升,以免对于钻孔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于钻孔位置的选择和钻孔方式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进一步减少桩倾斜的现象,减少后期施工的隐患。钻孔冲程方式的选择有助于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也需要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检查其质量,保证清洁程度,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3.2在成孔后整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成孔整理工作是保证后续桩基础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要仔细做好整理工作,以此提高该技术的落实效果。在成孔整理工作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人员要通过调整、检测桩孔的状态,使桩孔进一步契合后续的施工操作。在此过程中,保证清孔工作的彻底、无遗留,是提高后续操作质量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清孔工作需要进行两次:第一次的工作内容主要为测量,并确认桩孔的尺寸符合后续操作的标准;第二次清孔是为了确保桩孔内部的清洁,同时观察孔内流出的水是否清洁,在各方面参数达标后,才能判定成孔整理工作完成。例如:在整理工作后,经过测试,桩孔底部的泥浆黏稠度为28Pa/s,密度1120/cm2,其中含砂率为6%。根据标准,桩孔已经达到了后续水泥灌注操作的标准,施工人员可以判定成孔整理工作完成。
3.3钢筋笼的制造和安装工作
我们可以了解到,工程方案都有具体要求,因此生产技术人员首先要进行钢筋的质量检查工作。主要进行的是,钢筋直径、尺寸、数量和质量规格的具体审查工作,避免因为钢筋质量问题造成变形问题。在进行钢筋笼制作工作时,要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要做好钢筋类型的实际选择工作,再开展制作工作。可以采用切割,矫正,焊接等技术来制造钢筋支架。主架构应当是整块铁钢。钢筋不同斜面的直径大概在5~9米之间,从而确保灌注柱的质量水平达标,做好钢筋笼之后,安置在整洁干燥的区域,并且进行合理堆放。在进行验收检查的过程中,要确保钢筋支架的长度达标,从而和设计高度一致,做好钢筋笼的放置工作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钢筋。在运输钢筋的过程中,要采取捆扎方式,为了提升钢筋支架的焊接效率,钢筋支架的长度尽量不要达到47米以上。在放置钢筋笼之前,先要检查钻孔的底部情况,确保没有过多杂物和变形问题,然后进行放置工作,在进行钢筋笼的吊装工作时,如果其体积过于庞大,那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吊装工作,再进行单面焊接安装工作。还要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技术要求,混凝土预制块也可以用钢丝进行捆扎工作。
3.4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工作是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工作重点,也是其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混凝土的质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面,在进行灌注工作前要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的工作。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从水泥质量和混合比的控制方面进行工作,水泥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进行针对于施工特点的水泥选择工作,也通过不同的水泥强度的选择,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更加满足工程的需求,做好配合比的控制工作。另外在浇注时间的控制和初凝时间的控制中做好科学的计算的工作,使得混凝土灌注质量大大提升,保证建筑工程效果。具体的工作中利用导管进行浇筑路线的确定,利用导管顶部的隔水栓和漏斗的设置将混凝土倒入到内部。也需要进行倒入速度的设置工作,减少浆液的溢出,保证工程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为了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理应针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展开全面研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施工工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志君.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作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22(1):87-89.
[2]杨战强.浅析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科学家,2018,4(11):99-100.
[3]高鹏,任庆单.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