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载体,土地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效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土地管理是解决土地瓶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如何推进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管理等土地管理工作,提高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实际提出优化改进新型社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字:农村 社区建设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在家乡就业的愿意越来越强烈,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置换等土地管理内容成为缓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促进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土地管理还存在着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不匹配、和新时代城镇化建设不同步、和农民对美好生活愿望不一致等现实问题,因此本文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优化改进措施建议。
1 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及其价值。
我国农村社区的概念是在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中提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家民政部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农村的县级社区进行建设试点。在之后的多次国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中都强调了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新型农村社区是依据现代城市社会建设管理理念,对农村社区建设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统一要求、规划和建设,不局限于原有村庄的界限,将2个及2个以上的自然村、行政村进行搬迁合并,通过建设新的居民住宅、服务实施等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在统一规划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措施下,新型农村社区不仅是人口规模化聚居的新模式,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和产业就业支撑。
1.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一个理论依据来自于“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探索实践,“三化”协调发展是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来自于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我国工业化生产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城镇社会化大规模生产和农村小规模生产两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不足需要依赖城乡一体化得到改善。第三个理论依据来自于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为打破城乡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壁垒,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新型理论。
1.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关系分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为目标,通过改变农村居住建设的落后面貌,让农民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离不开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对乡村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能促进土地管理效能提高。土地管理通过围绕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编制新型农村社会建设规划,对社区的建设用地规模、各区域土地功能进行优化布局,能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的提高。
2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工业、交通、商业等各类用地大规模增长。在利益驱动下,有的政府和企业为获取土地利益,让环境保护、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土地整体开发利用效能低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好的成就,带动着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并没有跟上城镇化建设需要,目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乱批乱建现象频繁发生,土地体开发利用还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三是土地权属管理模糊而混乱。
农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土地确权登记中土地权属混乱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村干部因职务之便获取土地私利,农村集体土地、自留土地权属模糊,私下违规进行土地权属的买卖、转让,集体所有人对集体土地没有收益权力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在政策改变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四是农村耕地管理出现严重隐患。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用地管理不善,侵害了耕地“红线”;企业、政府在土地拆迁中造成农民成为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保障的三无人员,影响了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2.2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人口基数迅猛增长而土地利用效率却不高。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也带着着人口增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口增长高峰期,让城镇化发展中土地资源成为重要瓶颈,耕地面积在缩小而人口基数在增长,带来土地供需矛盾的升级,出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民争抢土地资源的现象。二是农村社区土地利用效率低、管理落后。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开发结构不合理导致征用的土地处于粗放管理和闲置状态。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涌入,造成人地分离、空心村庄、留守村庄等现象,让耕地撂荒、土地闲置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管理存在漏洞。法律上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模糊,家庭联产承包的产权不清晰等造成管理的混乱局面。
3优化改进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快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对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创新土地使用管理办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和开发对土地依赖度小的工业建设项目,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对土地地面管理的同时,对土地的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开发,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3.2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法,不断健全完善和国情、民情相符合、和时代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管理体系。通过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改革现有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使用规划,让农民享受到土地管理、土地开发的红利。
3.3深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不断调整修订、优化完善现有土地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乡村建设实际,推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征用与补偿、农村经济股份制等制度,对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动态监测。在土地管理配置上通过合理的增减举措,创新实践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实现保住农村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建设目标。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发,查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加快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深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水平,促进城镇化建设取得切实成效。
参考文献:
[1]甘建芳.以党建为着力点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讨[J].决策探索(下),2020(05):19-20.
[2]谭俊涛,蒋晓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区域城镇化影响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0(01):5-8.
[3]龙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农家参谋,2018(09):44.
[4]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