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10期   作者: 王志谦
[导读] 现阶段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建筑企业为争夺市场资源

         摘要:现阶段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建筑企业为争夺市场资源,选择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使工程施工期间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加大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宣传力度,构建高素质施工队伍,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实现建筑企业稳定有序发展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1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1顺应市场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筑领域乃至市场环境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应市场的发展,在新时期下把握发展机遇,建筑领域需要进行从内到外的改革式创新,才能满足市场和公众的需求。建筑企业内部的改革意味着工程管理的模式创新,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很难在市场新要求的情况下保持其作用的发挥,企业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创新型管理模式的带动下,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进行工程管理的转型升级,采用现代化信息系统以及自动化的管理技术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管理效率,从根本上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提供理论依据,助力科学化管理
         在时代发展要求下,管理模式与技术水平的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必然也需要创新力度的不断增强,而科学化的管理创新需要的则是系统有力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普及过程即是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意识的传播过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凭借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这有利于在对工程项目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借鉴先进系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对工程项目中的管理对象进行合理的划分,并针对不同的管理项目进行相应的管理手段及模式,从而确保管理效率和最终效益。
         1.3建筑市场不断完善的趋势
         建筑行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要整个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就不会停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技术更新换代都是一个较为全面的问题,同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资源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加,这些都需要有全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完成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当前的管理方法只能够管理目前存在的施工问题,对于日后全新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形成管理约束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新的问题以呈现处理,所以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因此对于当前的管理技术创新来说,其是生产不断完善的趋势之一,对于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监督与管控属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时时监督整个环节,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地方,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工。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许多制度和标准缺乏灵活性,无法全面、有效地监督与管控工程项目。一旦工程出现变动或者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改变之后,企业无法快速根据工程变动作出合理的管理调整,致使管理方面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另外,受我国国情和一些地方政策的影响,国家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监督和审查作用,使得管理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2.2管理理念与模式落后
         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部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落实管理理念。但是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市场发展的步伐,多数企业依然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方法非常落后,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对管理工作的真正需求,而且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也无法全面掌握和管理工程施工涉及的各个环节。此外,建筑施工项目当中各个部门间配合比较混乱,企业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施工过程当中的动态信息,不利于管理者正确决策。


         2.3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偏低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强,但是管理综合素质较低,人文基本素质、特别是国际化素质普遍不高。建筑施工企业中现有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但是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知识,日常的管理工作全靠经验完成,缺少现代管理知识,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致使管理人员缺少超群的领导力和威信,无法在组织当中发挥领军作用,多数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指令和要求视而不见。
         3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3.1树立创新意识,调整管理理念
         创新意识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顽强的竞争力。企业想要取得发展,首先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改变创新理念,洞察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的调整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并且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企业的行为导向,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因此建设企业需要重视管理工作,明确管理的目的、动力,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管理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其有效的应用。在管理时,需要处理好时间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物力、人力、财力,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3.2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筑管理技术的创新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由于建设工程规模会随着时代需求不断得以扩大、施工的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管理人员面对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需要不断地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创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建设目标。通过利用互联网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了解经济及政策的发展趋势,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获得国内外关于技术管理的相关资讯,为管理技术升级创造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信息化、合理化、科学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创新的能力。
         3.3改变和调整管理的方式
         目前大多建筑企业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意识还相对缺乏。创新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建筑企业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理念。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变和调整旧的管理模式,将创新元素运用到管理中,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目前大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对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由此导致了制度缺乏制约力。创新管理制度则需要清楚明确的划分权责,实现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管理中的不良行为发生。
         结束语: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涉及工作领域多,施工周期长,在开展施工活动期间极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为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速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认清原有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风险与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敏.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6):149-150.
         [2]郑靓婧,庞俊勇.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6):106-109.
         [3]黄灿雄.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7(21):249-250.
         [4]周晓龙.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49-51.
         [5]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王媛媛,荆杨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22(03):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