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药物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月1期   作者:丁建
[导读] 对保守药物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丁建
(荣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对保守药物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内患者采用的是以保守常规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内患者采用的则是以溶栓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内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内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因为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另,对照组内患者的HR、TC、LVDD等指标均要低于实验组患者,而E/A指标则高于实验组患者。经数据计算可知,P<0.05,所以结论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保守药物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恢复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保守药物;溶栓治疗;效果对比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心病而导致的急危重症,它的死亡率非常高。如果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那么就会影响其正常的血流量,最终导致心肌极度缺血形成坏死。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以突发性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死亡。【1】综合相关数据分析,近些年国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而溶栓治疗也在其实际治疗过程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以下对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究,现将研究过程进行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将所有患者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内的50例患者中共有28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05±2.14)岁。该组内患者采用的是以保守常规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实验组内的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8±3.23)岁。该组患者采用的是以溶栓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初均已经过了临床诊断、确诊,符合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而实验组内的患者也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标准:①持续性胸痛的时间≥30min;②发病时间≥6h;③年龄≤75岁;④无溶栓禁忌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可知,其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所创设的条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了常规支持治疗,具体主要包括监测维持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治疗应激性溃疡和心肌保护等措施。之后对照组内患者采用了以保守常规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具体药物如下:①硝酸异山梨酯,由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37022795”,用药剂量为5mg/次,每天2次。②阿司匹林,由贵阳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51971”,用药剂量为50mg/次,每天1次。③阿托伐他汀钙,由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133127”,用药剂量为10mg/次,每天2次。整体服药过程需持续1周。实验组内患者采取的是以溶栓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待溶栓前,患者先口服300mg氯吡格雷与300mg的阿司匹林片,之后将150万单位的尿激酶混合到了100ml的生理盐水并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开展了溶栓治疗,每天的滴注持续时间为30分钟。【2】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之后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肝素钠4000U,每天注射2次。整体治疗过程同样需持续1周。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其次对两组患者的HR、TC、LVDD以及E/A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
1.4疗效标准
   为便于量化分析,本研究中将实际治疗效果划分成了以下等级: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明显,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正常,胸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好转,各项指标有所恢复,胸痛发作频率有所减少、持续时间也得到了控制;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各项指标均无好转,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1.5数据处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加工处理计算均由SPSS17.0软件来完成。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来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来表示,采用的是T检验。当P<0.05时结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对照组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组间数据比较显示,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对比情况如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总体来说,对照组内患者的HR、TC、LVDD等指标均要低于实验组患者,而其E/A指标则要高于实验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显示,其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多伴有胸骨持久、剧烈疼痛的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将会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近些年该类病症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保守药物和溶栓治疗都是其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前者主要用到的药物有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和他汀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但其实际疗效似乎也开始难以满足病患的实际需要。于是溶栓治疗逐渐得到了医学专家的关注。与常规保守药物治疗相比,溶栓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本研究证实,实验组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却只有88%。因为P<0.05,所以结论差异显著。此外,对照组内患者的HR、TC、LVDD等指标也要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而E/A指标则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这表示溶栓治疗后实验组内患者的心率、胆固醇、左心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充盈流速比等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实际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金景.1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17-318.
[2]徐朵.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1):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