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陈清莲
[导读] 精神科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

陈清莲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众所周知,“毒品猛于虎”,所以大多数人看见“虎”时,会唯恐避之不及。并且很多人会将精神科药物与毒品划等号,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精神药物使用后的患者护理以及如何预防精神药物依赖成瘾。
护理过程中要警惕药物成瘾
1.什么是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又称药物依赖性。
  一般药物成瘾表现为一旦停药或不能及时供应,则表现为萎靡不振、周身不适、疲惫无力,甚至不能劳动。稍严重药物成瘾可出现打呵欠、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泻,以及精神萎靡、疲惫乏力。严重的药物成瘾出现烦躁失眠、食欲不振、肌肉震颤、胡言乱语,甚至发生暂时性晕厥等,还有会导致睡眠时呼吸障碍,尤其呼吸暂停,甚至死亡。但这种情况较少发生。
2.药物成瘾的危害
  药物滥用危害堪比吸毒,大量或长期用药,会导致主观上持续需求、不能减少或控制使用,而花大量时间金钱寻求所需药物,甚至不顾健康、经济状况、家庭和社会方面等问题而持续用药。成年人的药物成瘾问题不仅会影响健康,同时可能会对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恶性后果;青少年为了寻求刺激或好奇滥用一些药物而成瘾,可明显影响其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他们都可能因为择手段猎取药物走上犯罪道路。
3. 药物依赖的特征
  与毒品一样,让人上瘾的药物同样具有三大特征,生理或精神依赖性,长期滥用,会让人在生理或是精神上对这些药物产生严格的渴望,形成依赖,不顾严重的副作用和后果,持续滥用。另外还会有戒断反应,一旦停药时会产生严重的生理或精神上的戒断症状,疼痛难受、不舒适、精神焦虑、抑郁,只有再次用药才能缓解。除此之外,还有耐受性(危害性),与吸毒一样,在长期滥用的过程中,药效会逐渐下降,导致人的耐受性提高,需要增加剂量才达到之前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使用剂量越用越大,往往高达常用量的数倍或数十倍,从而产生的危害也同样倍增。一般来说,药物成瘾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精神依赖是指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别渴求,服用后在心理上有特殊的满足;躯体依赖是指重复多次的给同一种药物,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或生化方面的变化,致使对某种药物成瘾,也就是说需要某种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否则药瘾大发产生戒断症状。
4.容易成瘾的药物主要有哪些
  镇痛药如度冷丁(哌替啶)、吗啡、可卡因、美散痛(美沙酮)、安那度(阿法罗定)及鸦片酊、罂粟壳、芬太尼等;镇痛药物中效果最佳的当属阿片类,但它有一个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极易上瘾,这点可以从毒品之王-海洛因得到证实,因为它最初就是以镇痛药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眼中。当然,此类药物基本是受严格管制,很难私自滥用,但了解一下也没有坏处。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吗啡、杜冷丁、芬太尼、氢吗啡酮、羟考酮、美沙酮等。这些药物,即使长期合法使用,也会上瘾,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类似吸食海洛因后的戒断反应。戒断症状为渴求、焦虑、心境恶劣、打哈欠、出汗、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恶心或呕吐、腹泻、痛性痉挛、肌肉疼痛、发热和失眠等。镇静催眠药类多为治疗失眠的安眠药物,上瘾多数为精神方面,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发生躯体依赖,表现为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迫使病人继续用药。成瘾后停药,同样会出现戒断症状,主要表现:白天嗜睡、迟钝、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神志错乱;或是早醒,产生抑郁、幻觉和恐惧。

如鲁米那(苯巴比妥)、速可眠(司可巴比妥)、阿米妥(异戊巴比妥)及导眠能(格鲁米特)、水合氯醛等;抗焦虑药如安定、经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基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
护理注意事项
1.长效剂的应用及给药
  口肥长效剂临床上常用的五氟利多,口服1次作用持续1周,治疗剂量为每周40-120mg;哌咪清每日1次,治疗剂量为每周10-16mg。注射长效剂临床上常用的有氟奋乃静庚酸酯和氟乃静癸酸酯,开始剂量为12.5mg,深部肌内注射,以后每次剂量25-50mg,氟庚酯每1-3周注射1次,氟癸酯每2-4周注射1次。
2.精神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精神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因而会产生许多副反应,有些严重的副反应甚至于导致病人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得的后遗症。因此在临床上应严密观察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地记录和反映病情,采取措施积极处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由于某些精神药作用机理相同,可以引起个似的副反应。
3.吞咽困难的护理
  由于药物作用引起咽喉肌肉共济失调,会厌不能关闭,导致吞咽困难,食物如被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即出现噎食。护理中发现出现轻度吞咽困难者,宜给病人进软食,进食进水不要催促病人,以免发生呛咳现象,当吞咽困难明显出现时 ,应绝对禁止喂饭,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输液来保证入量,以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噎食,可参照噎食的抢救处理。   
4.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虚脱)   
  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式物或药量骤增时,长期用药也可以发生,大剂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及年老体弱者也易发生,大多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血压下降,当感到头晕时立即坐下或躺下。一旦发生体位低血压,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或抬高下肢30°,报告医生,给病人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并准备好急救用品和药物。如平卧后血压及意识仍不恢复,可按医嘱给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或给中枢兴奋药,血压持续不升者,应给输液、给氧,注意禁忌使用肾上腺素,若用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血管扩张,可更加重低血压反应。    
5.肝功能异常   
  有些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无黄疸性肝功能异常,病人无明显觉症状,仅有单项谷丙转胺酶增高,多发生在用药后4-8周,这种药源性肝损害可能是一种过敏性反应,肝功能轻度异常不必停药,可加服保肝药并密切观察。如病人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停药或减药时,应密切观察巩膜、皮肤有无黄疸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应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充分休息。
6.给患者足够的尊重
  如在患者面前一定要避免感觉我们自己高人一等,要谦虚、热情、亲切地对待患者,切忌歧视、讽刺、戏弄患者,不能拿发病期的病态言行作为笑料的内容。更要以好的修养和耐心对待患者。由于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心情不好,容易出现情绪激动、待人暴躁,甚至谩骂他人。对此,应保持冷静、避免与之争论。
7.向患者介绍有关的精神疾病知识
  要让患者知道,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对有自卑感和受歧视的患者,有时需与单位联系给予配合,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这对预防精神病患者的复发,可能大有益处。有的患者在发病期间,与亲属有过无理言行,家属感到非常的委屈,患者感到很内疚,此时要向对方进行解释,以便相互谅解,要主动沟通彼此间的感情,为将来患者与亲人和睦生活奠定基础,为使病情长期稳定做好准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