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白良
[导读]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白良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当前很多患有迟发性运动障碍疾病的患者对自己的病因并不了解,认为自己同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习惯、患病情况等无差异,自己为什么会患有这种疾病呢?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什么是迟发型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防治。
一、什么是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常见症状如不自主运动、眼睑痉挛、咽部肌肉运动障碍、恶心与呕吐、吞咽困难、瘫痪、运动功能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在受损伤当时或者是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没有明显的运动障碍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神经系统会逐渐出现损伤,进而患者出现了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例如下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肌张力下降,甚至是不能独站独走,对于以后的正常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迟发性运动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可能会具有吞咽困难、骨折等临床表现。迟发性运动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应该及早的明确迟发型运动障碍的病因,从而对其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治疗。
二、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
  当前在临床治疗中,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学者和临床医生研究治疗中普遍认为迟发性运动障碍同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损伤有关,并且其与药物的使用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的因素,其具体如下:
  一是药物因素,临床治疗中认为药物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氯丙嗪、丁酰苯类以及氟哌啶醇类的药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会对患者的神经元造成一定的损伤,长期服用上述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再者,研究表明抗抑郁类药物和抗癫痫类药物也会对患者的中枢多巴胺神经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抗抑郁类和抗癫痫类药物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另一原因。二是年龄性别因素,临床统计表明,迟发性运动障碍同年龄和性别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老年以及女性患有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数量会明显较多,随着人们年龄的上升,人们的身体机能会逐渐减退,各项器官功能也逐渐衰弱,同时老年人的骨骼会变得更脆,因此老年人在患病后,其恢复的可能性会逐渐变小。三是脑部疾病,一些医生和专家认为,迟发性运动障碍通常是一些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二氧化碳中毒等,患者二氧化碳中毒后,脑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四是用药的剂量,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进行病情的控制,但是一些患者在吃药时,没有听从医嘱,自己加大了服药量,大剂量长期服用精神疾病类药物,容易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防治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患病将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且当前临床治疗中迟发性运动障碍基本无法治愈。因此,当前临床中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还是以预防为主,下面我们就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介绍。

                                   3.1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
  迟发性运动障碍要以预防为主,以下手段能够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运行障碍:一是重点关注高危人群,上述介绍中提到中老年女性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高发群体,同时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也是高发人群,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这一群体的治疗过程和用药,严格的控制患者用药的剂量,从而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二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缩短用药时长,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要注意把控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应该停药或者是降低药物的剂量,以此来进行治疗。三是尝试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服用药物时间的延长,患者患病的概率会不断的提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一些使用抗精神病药增效治疗心境障碍的患者,停用抗精神病药是值得考虑的。另外,患者在服用抗精神药物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不得擅自增加药物的用量。                                                                               3.2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一旦患者出现症状,要立即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时,应该立即停药或者是减药,一般而言减少或者是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再者,一旦病人患有迟发性运动障碍,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硫必利、异丙嗪、利血平、舒必利、丁苯那嗪、普纳洛尔、阿普唑仑等药物等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利用脑深部电刺激术进行治疗。另外,要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应该保持清淡饮食,要忌烟忌酒,尽量的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从而有效的祛除疾病的诱因。
  迟发性运动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舌震颤或流涎、不自主连续刻板咀嚼、撅嘴和鼓腮、歪颌和转颈、吞咽障碍、跳跃姿势古怪、情绪紧张、情绪容易激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肌张力障碍等。研究发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病同药物、年龄性别、用药剂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有效的降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概率。另外,当患者患有迟发性运动障碍时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当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用药时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重点还是在于预防,避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出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